“十四五”時期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大國首都國際影響力與吸引力持續攀升

日期:2025-10-15 08:2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北京的光榮使命。“十四五”時期,是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夯基壘臺、積厚成勢的五年,是這座千年古都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擁抱未來的五年。10月1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成果。

  五年來,北京牢記囑託、砥礪前行,以首善標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成功服務保障15場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國事活動,市區兩級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增至287個,規劃佈局了78個設施項目,新設外資企業超8000家,國際學校佈局超百所,首都的國際影響力、吸引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指數2025》顯示,北京位列全球第6,連續三年位居中國參評城市榜首,大國首都的國際風範與獨特魅力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元首外交服務保障能力邁上新臺階

  “北京服務”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北京,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承載地,更是元首外交的首要舞臺。“我們始終將服務習近平總書記重大外交議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首要政治任務。”市委外辦市政府外辦副主任馮劍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在全國首創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機制,持續健全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長效機制,不斷提升會務服務、禮賓接待、城市運作、環境保障、志願者服務等方面能力水準,持續擦亮“北京服務”金字招牌。

  從北京冬奧會的無與倫比,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萬眾矚目,再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豐碩成果,一場場重大國事活動的圓滿成功,贏得了國內外與會嘉賓的高度讚譽。不僅如此,北京還深入挖掘首都文化底蘊與科創成果,構建起包含456個點位的“參訪北京”外事接待資源體系,向來訪外賓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一個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新時代北京。

  國際交往綜合承載能力實現新突破

  全市室內展覽總面積翻了近一番

  國際交往功能的實現,離不開堅實的空間載體和設施保障。“十四五”時期,北京持續優化“一核、兩軸、多板塊”的國際交往空間格局,全面提升國際交往綜合承載能力。

  隨着《北京國際交往中心規劃實施指引》出臺,明確了承載國際交往功能的重點街區289個、重點鄉鎮14個、重點優化設施66處、規劃新建設施15處。結合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天壇、正陽門、先農壇等歷史文化遺産被賦予更多外事活動場景,古老中軸線煥發新的外交活力。使館區建設同步推進,第一、二、三使館區綜合整治持續深化,第四使館區外交用地完成劃撥手續辦理,週邊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

  重大設施項目建設更是捷報頻傳。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成功舉辦各類活動2.5萬場次。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將作為長城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示範基地和八達嶺高峰論壇永久會址。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開門迎展,全市室內展覽總面積較“十三五”時期翻了近一番。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成為承接國際文化活動的新高地。

  高水準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在京外資企業總量超3.5萬家

  國際交往中心蘊含的發展能量,在“十四五”期間被充分激發。“北京下大力氣搭平臺、暢渠道、聚資源,將對外資源優勢轉化為服務高品質發展的現實生産力。”馮劍説。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能級不斷提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北京文化論壇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國別特色合作實踐深入開展,北京中德國際合作産業園、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累計引入外資及關聯企業286家。

  隨着國家出入境政策紅利釋放,北京國際人員往來快速恢復。馮劍給出一組數據:2024年,北京“雙樞紐”機場國際及地區航點超過120個,口岸入出境外籍人員485萬人次,同比增長125%;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萬人次,同比增長188%。全球服務貿易聯盟、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紛紛落戶北京,在京國際組織數量增至127家,較“十三五”末增長32%。

  引資“磁力”同樣強勁。阿斯利康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德勤大學等標誌性外資項目相繼落地,在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271家,外資研發總部279家,外資企業總量超3.5萬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47家總部在京,數量連續13年居全球城市榜首。

  城市國際化環境實現新提升

  “所有”服務措施讓外籍人士在京生活更便利

  讓北京成為“近悅遠來”的魅力之都,離不開國際化、便利化、人性化的城市環境。“十四五”時期,北京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出臺《北京城市國際化服務工作方案》,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推出優化支付服務便利化措施,編制發佈多語種城市服務指南和旅游攻略。設立“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提供金融、交通、旅游等20余項高頻服務。“BEIJING PASS”一卡通行、地鐵外卡全球“五大卡”拍卡過閘、銀行卡和通信卡“兩卡”融合等創新舉措,有效打通了支付、交通、通信等小微堵點。

  在外籍人士工作生活方面,推動外籍人才“兩證聯辦”全覆蓋,拓展外國人永居證在20余個領域的便利化應用,率先實現外資企業開辦“全程網辦”。發佈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首次實現職業資格中外雙向互認。出臺《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上線國際版門戶網站和英文公眾號,全市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準確率超過99%。“這些細緻入微的改進,讓外籍人士在京經商、學習、旅游的便利性持續提升。”馮劍説。

  與此同時,政務服務也更具“國際范兒”。“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審批與開戶”“外國人來華工作”兩大場景已納入2025年“高效辦成一件事”清單。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等配備外語服務人員和智慧設備,提供多語言業務諮詢、事項辦理等服務。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可接聽8種語言的外語來電,國際版網站推出12345online專區,BeijingService微信公眾號設有留言板塊,便利外籍人士快速反映各類訴求。(高枝)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