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站點—公園—商圈”聯動,打造花園式融合站點 紅軍營地鐵站周邊年底解鎖“花園模式”
10月13日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地鐵17號線紅軍營站片區整體更新改造將在年底完成,項目將通過主動精準治理,實現地鐵站與片區一體化聯動更新,解鎖“花園模式”。
紅軍營站於2023年12月開通運營,儘管該區域生態與商業資源豐富,但空間分佈較為分散。同時,由於周邊商戶與居民集聚,人流活動頻繁,停車秩序欠佳、行人通行受阻等問題日益凸顯。為此,紅軍營站片區整體更新改造納入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主動精準治理項目,以“站點—公園—商圈”聯動為核心,打造生態友好、功能複合、視覺優美的“花園式”融合站點。
從地理方位看,地鐵周邊有花卉市場、郊野公園,這也恰恰成為此次改造的關鍵——站點與片區一體化聯動更新。一方面要“拆墻植綠”,在開敞空間設置花箱座椅,優化夜間照明系統,建設“流光花街”“萬象花嶼”“棲野花墟”等主題步道,打通站點與周邊的連通路徑。另一方面,要優化勇士營郊野公園林下空間功能,引入體育運動、文創零售等輕量業態;聯動朝來花卉市場推動業態升級,引入咖啡、簡餐等便民服務,培育花藝體驗、園藝文創等新興業態,助力傳統市場逐步轉型為綜合型花藝體驗中心。
一次更新如何帶動街面秩序的精細化、長效化治理?“這主要從物理空間重塑與管理機制創新兩方面同步推進。”相關負責人透露,在空間層面,該街區將以彩色斑馬線串聯起來,利用模組化花箱科學劃分功能區域,設置非機動車停放區、步行區與商業外擺區,以花語標識系統引導人流,提升片區的通行效率與環境舒適度。
管理層面則聯合周邊物業與商戶共同成立“花街共治委員會”,制定並推行《公共區域使用公約》。“商戶參與公共維護的成效與物業費減免、續約優先等權益掛鉤,激發大家參與積極性,共建共治共用。”相關負責人説。
未來,精細化運營也將激發站點周邊消費活力。據介紹,項目運營過程中會結合片區業態規劃,打造專屬IP形象,全面提升區域品牌識別度與消費吸引力。該街區還將圍繞五大花卉主題場景,推出“花街尋蹤”打卡地圖,以互動打卡帶動周邊商業人氣;全年周期性策劃春季花展、秋季花墟市集、“來跑新征程”體育品牌活動等,持續放大站點輻射效應,激發片區消費潛力。
目前,該工程已進場施工,預計2025年12月建成亮相,成為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主動精準治理新成果。(曹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