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科普潛能 觸摸科學脈動。9月24日上午,“科技館之城”成果展示活動在光科技館成功舉行。本次活動以“釋放科普潛能 觸摸科學脈動”為主題,系統展示三年來“科技館之城”建設的豐碩成果,推動科技科普資源進一步融入市民生活。北京市科協常務副主席李昕,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孟凡興,中國科協科普部設施建設處處長王大鵬,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鵬,良業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包珊陌出席活動,科技館之城公共服務展教示範項目單位、區科協等單位代表近百人參加活動。
自2022年啟動建設以來,北京“科技館之城”系統整合首都科技科普資源,累計推出科學主題路線百餘條,串聯近400家科技教育體驗基地,支援200余個青年科技工作者團隊,開發50余項前沿科技成果,2700余項科普資源,開展2500余場科普活動及科普講座,服務5000余萬人次。三年來,更多高端科技資源走出實驗室,更多科技工作者踏上科普舞臺,更多科技文化體驗融入人們日常生活。
科學游再升級,四大主題引領科普新風尚
2025年,“科技館之城”科學游版圖再次拓展,推出“科創漫步游學指南”“高校博物館科學游指南”“隱藏科學Boss圖鑒”“科學零距離”四類40余條科學游路線,為廣大市民提供豐富多元、便捷可達的科學體驗。
“科創漫步游學指南”路線依託“愛北京·愛科創”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行動,圍繞天文、地質、中軸線、高校科技等主題,帶領市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打卡京城科技地標,使科創在實踐中可感、可知、可行、可為,助力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
“高校博物館科學游指南”路線整合北京市暑期開放的40余所高校博物館資源,以職業發展為線索,精心策劃主題線路。青少年可沿不同路徑,沉浸式體驗航太工程師、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外交人員、醫者等多種“未來科學家”的成長歷程。
“科學零距離”路線緊密聯動“全國科普月”,系統整合40余所在此期間對外開放的科研院所、高校實驗室、科普場館及其特色活動,第一時間為市民提供最全面、最前沿的科普資訊和參與通道,體現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科普月特色。
“隱藏科學Boss圖鑒”路線則聚焦酷玩、夜游、親子等特色主題,深入挖掘一批分佈京城各處的特色科普小館。這些場館主題鮮明、互動性強,極具趣味性和探索價值,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科普選擇,讓科普活動更加貼近生活、充滿驚喜。
萌喵探館趣互動,科學地圖增加科普新趣味
活動現場正式發佈了新版科學地圖。本次發佈的科學地圖在整合在京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科技館之城科技教育體驗基地等優質資源基礎上,特別吸納了一批面向公眾開放的科研院所及專業機構,真正實現"一圖在手,科普暢游"。
科學地圖今年特別聯合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知名IP《如果歷史是一群喵》,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聯動!“一群喵”12隻主角喵演員化身“科技體驗官”,在地圖中深入各科普場所,結合場所特色與喵咪屬性,進行趣味場景互動和個性化點評,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解讀科技內涵,極大拉近了科技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據介紹,“科技館之城”微信小程式也即將上線。小程式內匯集了歷年科學游活動成果和最新科學地圖,市民可通過小程式查看每個場館的詳細介紹,並享受基於實時位置的智慧推薦服務,快速發現身邊的科普場館,方便大家隨時參觀體驗。
青年人才顯擔當,展教項目匯聚科普新力量
“科技館之城”公共服務展教示範項目旨在激勵和引導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斷推動産出科技科普資源化示範引領性成果,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實現科研科普雙向賦能。
2024年項目單位依託科技場館、實驗室、科技展廳等科普設施,開展了262場科普講座、166場科普培訓、線上線下科普活動共計306場,展覽展示108場次,同時還形成了展覽、展品模型、科普課程等1362項科普資源,受益人次達到了3688萬人次。為選樹先進典型、強化示範引領,市科協經綜合評議,最終評選出12個優秀項目,並在活動現場為優秀項目執行單位代表頒發證書。
移動展覽走訪基層,電磁主題拓展科普新空間
為推動科普資源均衡發展,補齊遠郊區縣科普短板,2025年“科技館之城”即將推出模組化移動主題展覽。首展以“電磁探秘·智造生活”為核心主題,融合國際先進的移動展覽設計理念,設計三大核心展區——“基本原理展區”“應用體驗展區”和“前沿科技展區”,系統展示電磁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全貌,幫助公眾全方位理解電磁學的科學價值與生活應用。
該展覽採用可移動、模組化設計,具備快速布撤展能力,極大地突破了傳統展覽對固定場地的依賴,尤其適合遠郊區縣及科普設施薄弱地區。首批展覽計劃深入北京遠郊區,有效推動優質前沿科技資源下沉基層,助力基層科普能力提升,實現科普服務“無處不在”。
多元主體共攜手,生態融合譜寫科普新篇章
“科技館之城”建設以來,始終以“把一座城建成一座科技館”為願景,系統推進場館聯動、資源整合與內容創新,深入公園、書店、商場、鄉村等場景,推動科、文、商、旅深度融合。未來,“科技館之城”將繼續匯聚更多創新力量,持續拓展科學普及的深度與廣度,讓千年古都迴響創新強音,共奏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宏偉樂章,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