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市交通委召開“中秋國慶假期交通保障新聞發佈會”,重點站區管委會出席並介紹相關情況。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相連,鐵路、民航進出京總人次預計將達1381.12萬,日均172.64萬,較2024年上升6.79%。北京地區七大火車站預計到發旅客1083.29萬人次,日均135.41萬人次,同比2024年上升7.07%。出行高峰日為10月1日,預計當日發送旅客87.91萬人次;返程高峰日為10月8日,預計當日到達旅客86.91萬人次。10月1日至8日,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日均計劃執行航班2229架次,運送旅客36.82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分別增長3.82%和4.63%。
強化聯動調度 從容應對大客流
為保障大客流期間旅客出行順暢,重點站區管委會上線了全新的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突發事件處置效率提升20%;全面入駐“七站兩場”運作控制中心,直接獲取小時級客流動態。城管執法部門運用技術手段,快速識別計程車拒載、違規攬客、長時間違停等行為,交通運營類投訴環比下降12.8%。同時,通過拆除圍欄、增設綠籬花箱、開設“的士之家”等系列“小切口”改造,努力讓旅客的“進京第一印象”更順暢、更美觀、更溫暖。
重點站區管委會還聯合鐵路、民航、公安、交管、交通等多部門建立高效聯動機制,實現資訊實時共用與資源統籌調配,確保突發情況快速響應、協同處置。
優化空間佈局 站區通行更順暢
環境更整潔,通行更通透
為了營造整潔通透的環境,七大火車站地區日均清掃面積約92.8萬平方米,處理垃圾近40噸。北京西站垃圾處理中心已完成智慧升級,實現全流程自動化作業,保障鐵路列車、站區公共區域及周邊150余家商戶的垃圾日産日清。
各站區按“一站一策”原則優化環境,努力營造開闊、順暢的通行環境。北京南站地區拆除非必要護欄1930米,北廣場4000平方米區域全面開放;西站地區撤除冗余護欄1200延米,北廣場視野更加開闊,旅客進出更便捷。
接駁更高效,服務更精準
聯合市交通委通過地鐵延時、公交增班、計程車與網約車保點服務等措施,滿足旅客多元化出行需求。
北京站、北站、清河站、朝陽站四站已實施計程車“盤短”機制,短途返程司機可優先接單。朝陽站上線的“星火暖途”計程車短途復載智慧系統,通過“積分激勵+智慧調度”模式,拒載率和甩客率降低85%,旅客投訴率降低了70%以上。
北京南站北廣場環形道路將於“十一”前試運作,新增社會車輛落客功能,減輕東西落客平臺壓力,進一步縮短市民旅客進站時間。
暖心服務相伴 守護旅客安心出行
服務設施更貼心
持續完善重點群體服務設施:清河站“的士之家”有效解決了司機如廁、就餐、充電等難題;首都機場地區首家網約車司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並面向快遞、外賣員等一線勞動者開放;北京北站“的士之家”也將在“十一”前正式開放,為司機提供歇腳、飲水、充電等便利;朝陽站樞紐大廳新建“輕旅生活”驛站,提供諮詢、愛心幫扶等服務;豐臺站利用南廣場花池空間增設200處便民座椅,方便旅客休息。
重點站區管委會將嚴格落實“12345”兩小時快速響應機制,及時妥善解決旅客“急難愁盼”。
志願陪伴更溫暖
管委會還組織站辦、高校、企業及社會志願者等,作為“旅客身邊人”參與站區服務,為旅客提供引導、諮詢和幫扶等,並配備彩虹指路條、應急藥箱、輪椅等便民物品,努力營造“到站即到家”的溫馨氛圍。
營造節日氛圍 站區成為靚麗風景
為營造節日氛圍,各站區精心佈置景觀花壇和節慶裝飾,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清河站、豐臺站的主題花壇已正式亮相,融合花卉、燈光、彩環、綢帶等元素,成為旅客駐足合影的熱門打卡點。重點站區管委會也在積極推進火車站從“功能樞紐”向“花園會客廳”轉型。
北京西站
北京西站優選月季、玉簪等具有北京地域風格的花卉,傳遞城市特色符號。西站南廣場網約車接駁區加裝景觀頂棚,整合座椅與照明功能,實現遮陽防雨。
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鐵路文化長廊、非遺彩繪墻、梨園文化空間全面開放,讓旅客在候車時感受北京文化魅力。
北京北站
北京北站在站前廣場設置圓形花壇,增加下沉廣場花箱,顯著提升區域景觀效果。
北京豐臺站
豐臺站在南廣場東側種植300株薔薇,並將P2停車場圍欄更換為花箱。
此外,各站區通過增綠補綠、更新慢行系統、拓展口袋公園、以花箱替代護欄等方式,兼顧安全與美觀,讓旅客出行更舒心。
溫馨提示
雙節期間客流密集,建議旅客優先選擇地鐵、公交等綠色出行方式,合理安排行程,儘量錯峰避堵。夜間到達旅客請提前查詢地鐵、公交運營時間,特殊重點旅客可通過鐵路12306或機場服務熱線提前預約全程幫扶服務。重點站區管委會將以最高標準、最實舉措、最暖服務,全力護航旅客“雙節”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