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潤京華 協同譜新篇——京津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

日期:2025-09-21 09:0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行穩致遠,篤定前行;銳意創新,續寫華章;協同發展,共築輝煌。2025年以來,京津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創新成就突破,宣傳思想領域成果豐碩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郝士超動情地分享着自己從藝30年的心路歷程和“奪梅”背後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場觀眾。這是2025年3月發生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講京津冀三地聯合宣講活動保定專場中的動人一幕。

  “百姓故事+文化展示+文藝表演”,2025年以來,京津冀三地聯合宣講活動以創新形式拉近與公眾的距離,以“一週一站”的頻率走進天壇神樂署、香山公園、北京大學和天津市楊柳青鎮意合堂會、天津戲劇博物館、河北雄安新區等地,12場報告會,線上線下受眾近200萬人。

  加強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京津冀三地落地生根,京津冀三地推動創新性實踐,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25年以來,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京津冀開展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高校、智庫、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等開展課題研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等6項課題立項,形成一批破解京津冀宣傳思想文化協同發展堵點的研究成果。

  以學術語言解碼協同規律,用研究成果回應實踐需求,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京津冀協同發展學術論壇等論壇活動上,《京津冀協同發展南開指數2025》和“京津冀大數據平臺”等研究成果發佈,為三地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宣傳重點更加聚焦,主題宣傳濃墨重彩。細心的讀者發現,三地媒體悄然發生着變化。圍繞“2·26”重要節點,三地媒體同時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十一周年主題宣傳,累計推出特刊專版90余個、原創圖文1100余篇、融媒産品600余個,多個話題衝榜熱搜,全景展現了京津冀區域協同聯動、日趨融合的新氣象。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攜手天津日報、河北日報共同推出的“京津冀一把手訪談錄”全媒體系列報道,訪談三地多達23位市區和政府一把手,總閱讀量超5000萬次。

  深耕新聞內容,三地媒體專題報道有聲有色。2025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北京日報、天津日報、河北日報同步推出“雄安一日”專題報道,三地廣播電視台推出“溫暖的回聲”視頻報道,展示三地協同發展新成效。全國兩會期間,三地黨報開設“京津冀代表委員話協同”專欄,三地代表委員圍繞産業、生態等主題,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獻策。重要節日期間,“瓣瓣同心京津冀 歡歡喜喜過大年”等重點專欄出彩又出新。

  深化文化交流,協同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10、9、8……”新年倒計時的歡呼聲中,北京首鋼園、天津鼓樓廣場、河北正定古城形成“雲上”聯動,這也是京津冀首次聯動舉辦跨年倒計時活動。深化文化交流,推動發展成果惠及三地群眾,京津冀合力譜寫美好華章。

  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成績:2025年一季度,京津冀文旅行業迎來開門紅,高品質協同發展充滿了底氣和動力。

  成績來源於三地銳意創新、大膽突破。2025年1月22日,隨着北京的太平鼓、天津的漢沽飛镲、河北的雜技抖空竹在北京園博園同臺亮相,京津冀歡享廟會系列活動拉開序幕,三地十大廟會隨之陸續亮相,活動之豐富、品類之多樣、人氣之高漲,為三地民眾津津樂道。跨年迎春大聯歡、歡享廟會、樂享冰雪、歷史文化主題游、博物館裏過大年、群眾大拜年等6大板塊2萬餘場年味濃郁的文化活動吸引三地民眾熱情參與,多個“首次”從此誕生:首次實現三地衛視春晚聯合錄製、互推互播;首次在三地廟會設置“京津冀拉手商鋪”……

  這是一組溫馨的畫面:在北京書市偶遇河北讀者,在天津海河書香節聽京腔京韻……2025年以來,京津冀全民閱讀盛宴全面開啟,三地閱讀文化血脈相融相連,愛書人的節日“全年無休”。

  2025(春季)北京書市、第二屆全國古舊書展銷年會等圖書展銷活動,營造書香氛圍;“地壇書市”“舊書新知”等文化品牌走進天津靜海、河北保定,不斷豐富三地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京津冀全民閱讀推廣周,2025北京書市、天津海河書香節、河北惠民書市三大展會有效聯動,京津冀三地掀起閱讀風潮。

  這是一組動人的場面,三地攜手打造文藝創作演出精品,共同書寫美好明天的遠大抱負令人振奮。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同簽署《京津冀影視拍攝服務聯盟合作備忘錄》,成立京津冀影視拍攝服務聯盟;共同推動重點電影《志願軍3》拍攝製作。北京人藝與天津人藝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深度合作,全力推進新時代藝術精品創作,傳承與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加強新時代文藝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用精品力作展現時代風貌。“‘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大學生戲劇展演啟動,截至6月,共徵集京津冀19所高校的42部作品,文藝創作注入了青春活力和創意動力。

  這是一組難忘的場景:三地精誠合作,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民眾共用協同發展豐碩成果。

  2025年以來,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的紅色資源得到深入挖掘,香山革命紀念館加強與天津平津戰役紀念館、河北西柏坡紀念館館際紅色資源互聯互通,突出“進京趕考”主題,創新打造思政教育“大課堂”。首屆北京博物館季將延續至10月,京津冀博物館聯動推出以展覽、科技、文創、研學、教育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動。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推出“看·見殷商”大展,京津冀展廳全新升級,策劃舉辦天津、河北精品文物展覽,推動大運河博物館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的重要平臺。

  強化機制創新,協同發展形成強大合力

  隨着原創話劇《林則徐》在三地多家劇院和影院的“第二現場”同步上演,三地觀眾共用沉浸式視聽盛宴,石家莊觀眾張先生發出感慨,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氣概撼天動地。而這正是源於京津冀大視聽生態協同創新工作機制的建立。

  該機制以超高清發展為突破口,深度融合5G、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催生多元化應用與模式,通過科技賦能,讓文化成果走進千家萬戶。

  蓄力前行,不斷賦能。在國外,三地視聽科技企業一起赴海外參展,重點展示人工智慧互動式數字人、演播室圖文包裝系統、錄影機光傳輸系統等技術産品,京津冀視聽科技企業國際市場得以拓展。在國內,河北保定舉辦的優秀媒體融合技術推介會,聚焦“微短劇”“AIGC應用”等行業熱點,推動前沿技術落地應用,加快培育文化新質生産力。

  着眼未來,穩步發展,三地常態化人才溝通交流機制逐漸成熟。京津冀三地文藝界“送福進萬家”活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寶坻、河北雄安等多地開展,通過同臺演出、聯袂創作等形式慰問基層群眾。京津冀交響樂藝術發展聯盟正式掛牌,三地圍繞聯合演出、人才交流、資源貢獻、委託創作等深入合作。數智時代圖書館創新與發展培訓班成功舉辦,京津冀三地50余名圖書館員參訓,大家受益良多。“京瑯琊”視聽人才學院第6期電視劇精品創作培訓班探索人才聯合培養模式,58名來自京津冀地區影視製作機構、網路視聽平臺的高層次創作人才參訓,大家收穫滿滿。

  聯防聯控,構築京津冀文化安全屏障

  京津冀三地高級人民法院發佈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三地版權協會共同簽署京津冀版權侵權檢測平臺協同共建合作協議。2025年以來,京津冀三地通過共建共用,不斷實現版權領域提質升級。

  三地密切文化執法合作,推進文化執法合作全面走深走實。三地全面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知識産權保護、旅游高品質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執法協作;第三屆京津冀地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協作聯席會議在河北邯鄲召開,三地執法部門共同簽署《京津冀地區加強大運河執法保護協作工作措施》,發佈《京津冀地區版權執法保護倡議書》《京津冀地區知識産權典型案例》。

  三地提升版權保護效能,走出堅實步伐。“2025全國知識産權宣傳周版權主題宣傳活動暨京津冀版權協同發展論壇”、“2025京津冀版權之夜”及N場配套活動等,全方位展現三地版權工作在行業保護和産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為提升全社會版權保護意識,推動京津冀版權産業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行穩致遠,砥礪奮進,京津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正大步邁向燦爛明天,書寫新時代,創造新輝煌,締造新奇跡。(路艷霞)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