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服務工作專班每天24小時值守 “量身定制”提供超高精度氣象服務

日期:2025-09-08 08:2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氣象應急指揮車在紀念大會現場執行氣象保障任務。

氣象應急指揮車在紀念大會現場執行氣象保障任務。

北京市氣象局預報服務工作專班首席在分析研判天氣。

北京市氣象局預報服務工作專班首席在分析研判天氣。(北京市氣象局供圖)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閱兵進行時,氣象預報員們的眼睛緊盯着衛星雲圖和各種氣象資料,一刻不敢松懈,隨時為活動保障提供“量身定制”的超高精度氣象服務。

  “我們早在6個月前就開始準備,早部署、早動員、早行動,全市氣象部門上下一盤棋,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為活動提供最有力的氣象保障。”首都功能核心區氣象處處長房志玲説。

  預報服務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2025年入汛後的北京,極端強對流天氣頻發,暴雨、大風、冰雹等成為“常客”,變幻莫測。紀念大會舉行前的一週,雖然已經過了主汛期,但一場全市性降雨仍綿綿不斷地下了整整一天。

  “在這種天氣背景下,預報員們需要聚焦舉辦紀念大會的天安門核心區域,給出定時、定點、定量的超高精度氣象預報,挑戰是非常大的。”首都關鍵區域氣象服務保障中心主任于波説。

  為此,北京市氣象局成立了專項活動預報服務工作專班,集中了來自中央氣象臺以及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浙江、寧夏等地氣象部門的優秀業務骨幹,圍繞紀念大會服務保障需求開展技術攻關,一方面深度復盤高影響天氣個例,總結預報關鍵點;另一方面開展實戰訓練,將每一次天氣過程當作實戰,並通過8月份的三次綜合演練進行檢驗,不斷打磨預報技術細節,提升預報精準度。

  “不論是零星小雨還是有量降雨,都會對重大活動造成影響,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預報的精細程度。”於波説。北京市氣象局成立了攻關團隊,將多項最新的技術研究成果應用於服務保障中。“靈犀”極端降水模型、分類分級強對流客觀預報技術等成果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準確性;基於人工智慧技術自主研發的“靈犀”智慧預報員,能夠自動檢索並分析歷史相似個例,生成預報服務産品,為預報員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援。

  京津冀蒙協同組網加密觀測

  結合本次紀念大會超高精度氣象服務需求,氣象部門在首都功能核心區加密建設氣象觀測站、升級觀測儀器設備,進一步提高關鍵區域監測水準。

  此外,京津冀、京冀蒙地區的地面觀測站、探空儀器設備,近期連續開展加密觀測,特別是風雲4號高分氣象衛星的加入,可以獲取更加精細的衛星雲圖和各種氣象資料。

  在氣象服務保障中,清晰描繪天安門地區的天氣實況和人體舒適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個清晰度能精確到什麼程度?氣象專家給出的解題“密鑰”是:10米級解析度微尺度數值模擬技術。

  該技術同時兼具高空間解析度和高計算效率的顯著特點,能夠實現對風、溫、濕等主要氣象要素的快速模擬,客觀量化氣象環境要素分佈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提供風、溫、濕和人體舒適度等多種分析和預報産品,並實現多要素三維可視化展示。

  氣象“老兵”新的挑戰

  為天安門核心區域“量身定制”超高精度氣象服務的工作人員,很多都是氣象預報的“老兵”。比如,於波承擔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的氣象保障任務,但她説:“每一次任務都是一次新的挑戰。”

  “為了這次大會,從6月中旬開始,預報服務工作專班每天24小時值守。”於波説。按照服務保障要求,提前一個月提供氣候預測、14天提供逐日預報、10天提供逐12小時預報、3天提供逐6小時預報、2天提供逐3小時預報、1天提供逐小時預報……定點、定量、定時的預報服務越來越精細。

  9月3日上午,紀念大會正式開始。無論是前方的氣象服務保障人員,還是會商室中繁忙的預報員,大家堅守崗位、嚴陣以待,時刻緊盯天氣實況和發展趨勢,看到8萬羽和平鴿飛向藍天白雲的那一刻,大家懸着的心才算穩穩落地。“欣慰的是,我們的預報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於波説。(陳強 李祺瑤)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