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準對外開放,離不開法律服務與法治保障。近日從北京市司法局了解到,近年來,北京持續打造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動涉外法律服務高品質發展。其中,北京公證行業自2020年以來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公證服務40余萬件,為企業、個人辦理涉外公證事項110余萬件,出具的涉外公證書發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範圍輻射“一帶一路”沿線90%以上的國家。
不久前,市司法局收到一封來自法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的感謝信。信中對北京市海誠公證處成立專項工作組,協助打擊假冒法國葡萄酒和烈酒侵權問題予以高度讚揚,並稱幹邑産區、波爾多産區以及香檳産區等都從中受益。
這封感謝信的背後是北京市海誠公證處在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8年的堅守。從2017年起,海誠公證處接受知識産權保護公證申請,在展會現場與展會管理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及知識産權保護部門緊密合作,通過拍照錄影等方式全面記錄參會的個別企業侵犯知識産權的事實,通過專業的保全證據公證服務,有效打擊侵權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在更廣泛的涉外服務領域,憑藉法定證據效力和強制執行效力,北京公證行業為各類民商事活動主體、企業和個人辦理出入境所必需的派遣函、身份、學歷、職稱、工作經歷等公證,是我國企業和個人“走出去”必不可少的環節。在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標投標、跨境投資融資、經貿合作交流、對外勞務派遣等方面更是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公證法律服務。
一家央企下屬進出口公司負責我國在伊拉克大型項目中的部分工作,是整個項目進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該公司準備好全部企業材料並進行認證後向伊拉克進行備案時,當地法務人員卻發現,該公司的英文名稱與伊拉克貿易黑名單中一家公司的英文名稱完全一致,這很可能導致進出口公司不符合在伊拉克進行貿易的條件,一旦被拒,整個項目的進展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情況危急,進出口公司向北京市長安公證處尋求幫助。公證員綜合研判後,在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中瀏覽、下載黑名單公司的《企業信用資訊公示報告》,與進出口公司進行對比,從公司名稱、股東、註冊地址等資訊差異向伊拉克相關部門證明兩家公司的區別,並辦理證據保全公證。
公證處以最快速度為企業出具了中文和阿拉伯語的雙語公證書,並代辦外交部和使館的雙認證。最終,公證程式掃除了因名稱雷同導致的貿易壁壘,進出口公司成功備案,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近年來,市司法局充分發揮涉外公證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法律“通行證”作用,努力將北京公證打造成涉外法律服務的“金名片”。市司法局公證工作處副處長楊宇浩介紹,公證的公信力受政治變動、經濟差別、文化差異的影響很小,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公民、企業和政府進行法律層面溝通的最佳途徑。公證作為一項非訴訟手段,能夠有效預防經濟糾紛和社會矛盾的産生,在國家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有着無可替代的作用。這種“跨域性”效力優勢在服務國際交往、參與全球治理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