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科普月組織六大版塊活動 打造全民參與共用的科普盛宴

日期:2025-09-05 08:4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5年9月是首個全國科普月。9月4日從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科普月以“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贏得未來”為主題,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和園區、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將面向公眾開放。

  據了解,科普月的前身是連續舉辦了22年的全國科普日,從“日”到“月”,不僅僅是活動時間的延長,更是活動內涵的重塑。2025年的科普月將組織“系列主場活動”“綱要辦成員單位特色活動”“科普報告話前沿”“科普陣地探未來”“千萬IP創科普”“科學文化進基層”六大版塊活動,打造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用的科普盛宴。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部長倪志宇介紹,2025年的科普月着力打造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協同發展、融合互促的平臺。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和園區、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將面向公眾開放,各類科技場館、科技社團等將圍繞科技前沿、重大成果,打造專題展覽、科普報告、主題科普活動,讓公眾身臨其境感受“未來已來”,不斷增強對科技創新的理解支援和參與熱情。

  為了突出科普惠民,讓科普“嗨”起來,科普劇、游園會、科學運動會、打卡探館等活動廣泛開展,系列科普地圖、科普研學路線陸續發佈,全國百家科技場館“科學之夜”持續舉行,200多場科學大師劇火熱上演。

  為了突出時效性,讓科普“熱”起來,各地將結合抗戰勝利80周年、開學季、農民豐收節等節點,打造“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科學家”主題科普、“開學第一課”科普進校園、農技協聯合行動、鄉村振興志願服務等系列活動,廣泛提升群眾的關注度。

  在加強中小學校科學教育方面,記者了解到,目前,一至九年級均已開設了科學課,小學科學與初中科學的總課時佔比已經增至8%-10%,獨立設置了資訊科技、勞動課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探索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為國家培育更多熱愛科學、勇於探索且具備紮實科研素養的青少年儲備力量。

  引人關注的是,近5年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準大幅提升,2024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5.37%,提前完成2025年階段發展目標。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吳娜)

提升科普效能 培厚創新沃土

京平

  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正在京火熱進行。本次全國科普月主題為“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贏得未來”,共包含科普報告、科文沙龍、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科普表演、科普閱讀、科普市集等近3000場次活動,將為首都市民奉上一場全民參與、全域覆蓋、全月精彩的科普盛宴。

  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歷經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與此同時,我們着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科普”格局,公民科學素質水準穩步快速提升。2024年12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有關重大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法律規定,也將“科普日”升級為“科普月”。以法制保障推動科學普及,有助於匯聚整合科普資源,提升科普服務效能。市綱要實施辦牽頭,各相關單位要協同聯動,把握“首都群眾性科學文化活動”定位,以高品質科普推動形成崇尚科學、追求創新的濃厚社會氛圍。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我國科技事業雖捷報頻傳,但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仍客觀存在,當務之急亟須加快形成新突破。從客觀規律來看,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轉化。進一步強化科普工作、提升科普能力,讓科普服務更加精準、普惠、深入,就是在向全社會播撒科學的種子,促進培育更多“創新之樹”。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賦予北京的戰略任務,科技創新是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在,科技現代化是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有力支撐。堅持首善標準、體現首都特色,辦好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是北京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可為國內其他城市提供參考方案。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北京是國內優質科普資源最為集中的地方,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連續三年居全國之首,這是開展相關工作的優勢條件。全市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開展好首個全國科普月作為貫徹落實《科普法》的重要舉措,科協組織更應當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組織動員全市聯動、全域行動。整個9月,北京全國科普月“日常有活動、周周有重點、場場有精彩”,期待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多多參與,主動感知科技前沿魅力、激發強烈好奇心,進而熱愛科學、投身科學。

  建設科技強國,是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是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繼續常態化紮實推進科學普及工作,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必能使全民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動。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