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外記者登上東西軸線指揮調度中心的觀景平臺,俯瞰雄安城際站片區建設進展,遠眺建設成果。(褚英碩 攝)
8月30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開展第四場外出參觀採訪活動,41名境內外記者走進雄安新區,實地感受這座國家級新區的建設成果與發展活力。
參與活動的記者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7家媒體,先後走訪了“雄安印象”展館、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金湖公園、東西軸線指揮調度中心、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産業園及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全方位了解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與創新實踐。
在“雄安印象”展館,數字科技打造的沉浸式體驗讓記者們耳目一新。坐在小木船上,眼前的全景大屏展現的白洋淀風光與腳下的荷葉、錦鯉光影交相輝映,仿佛人在畫中游;漫步“時光長廊”,四週大屏中掠過的棟棟高樓,生動呈現出雄安新區從規劃到建設的變遷軌跡。展館內的“雄安‘三座城’”三維立體模型,引得記者們紛紛駐足圍觀,這一模型展現了雄安“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雲上一座城”的立體空間格局——地上是物理空間城市,地下涵蓋智慧物流、立體交通、綜合管廊等系統,雲端則構建起“數字孿生城市”。據講解人員介紹,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將水、電、氣、暖、網等市政管線集納管理,不僅破解了傳統城市的“蜘蛛網”“馬路拉鏈”等城市治理難題,也實現了一體化智慧運維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隨後,記者們登上東西軸線指揮調度中心的觀景平臺,塔吊林立的施工景象盡收眼底。雄安城際站樞紐、京雄快線航廈站、雄安國貿中心等重點項目正加速建設。他們紛紛拿起手機、相機,用鏡頭記錄這座“未來之城”拔節生長的景象。
雄安集團雄商置業公司董事長付星介紹,該片區的地下空間包含城市慢行層、交通換乘層和高鐵站臺層。雄忻高鐵、京雄快線與規劃建設的雄安地鐵M1、M2線將在此實現同層換乘。公交車、計程車和網約車也將駛入地下空間換乘。目前已建成的中化大廈、中國華能總部大樓等也與地下空間實現了互聯互通。
除了實體空間的建設,“雲上之城”數字孿生城市的建設同樣令人關注。在雄安,現實中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條道路都在雲端平臺擁有對應的數字化孿生模型。在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産業園的展館內,“車路城一體化服務平臺”通過智慧桿柱、攝像頭、雷達等感知終端,將城市實景同步至雲端,借助大數據與演算法優化紅綠燈配時,實現地面交通與雲端管理的聯動協同,既能有效緩解擁堵,還可精準測算通行時間,助力“一路綠燈”成為現實。
從展館的模型到施工現場的建設熱潮,從地下管廊的智慧運維到雲端平臺的數字孿生,記者們親身見證了“三座城”從規劃藍圖到現實的落地過程。
大巴車行駛在雄安新區街頭,滿目皆綠——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與“千年秀林”相映成趣。在位於容東片區的金湖公園,登上定安閣遠眺,碧波蕩漾的湖面與藍天綠樹構成絕美畫卷,令記者們紛紛感嘆“太美了!”據講解人員介紹,雄安新區秉持“先植綠、後建城”的理念,讓公園環繞城市生長。如今,公園周邊的居民回遷安置房、酒店已陸續建成,向南望去,未來的雄安新區主城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
此外,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與中關村科技園展示的智慧農業、低空技術應用、醫療大健康、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及未來場景,也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紛紛表示,雄安新區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科技人文,都展現出獨特魅力,這座“未來之城”“創新之城”的發展前景令人期待。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不僅彰顯了中國對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呈現了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的新思路與新實踐。(褚英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