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烽火記憶——《晉察冀畫報》影像史料展”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100余張歷史照片、20余件珍貴文物亮相,生動展現黨領導根據地軍民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進程。
《晉察冀畫報》是中國共産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創辦的第一份以攝影作品為主的綜合性畫報,直觀而生動地宣傳了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戰場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真實歷史。展覽以沙飛、石少華等晉察冀畫報社紅色攝影家的經典攝影作品為主要元素,涵蓋全民族抗戰爆發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時段,通過一張張珍貴圖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晉察冀畫報社艱難創建、根據地軍民支援抗戰、八路軍浴血奮戰、人民解放軍奪取勝利、人民歡慶勝利和當家作主的歷史瞬間。
每張照片都有故事。展覽一開始,沙飛拍攝的《塞上風雲》吸引很多觀眾注意。1939年1月,“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攝影展覽”開幕,這是根據地的第一次攝影展,《塞上風雲》就曾在這次攝影展上展出。《晉察冀畫報》創刊時的場景也被再現:當時,畫報社將村邊的牛羊圈用作沖洗照片的暗房,工作人員使用自製的製版機利用日光為《晉察冀畫報》創刊號製版。晉察冀軍區部隊於曉霧中向井陘礦區發起進攻、冀中軍區部隊在巷戰中肅清日偽軍等珍貴畫面也在展覽中一一亮相。展覽同時展出了畫報社攝影記者高粱使用過的照相機、《北平解放報》記者證等眾多珍貴文物。
展覽還創新設計“華北畫報社套印”打卡展項,增強展覽的參與感和互動性。“我們希望,文物與多媒體要素能形成合力,在有限空間內産生更大視覺衝擊力。”香山革命紀念館副館長都斌説。
展覽也是館校合作的成果。作為本次展覽的合作方,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師生全程參與展覽史料研究、展陳布展和展覽宣教,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蘊含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師生從紅色文化的學習者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都斌説,該展覽巡展的第一站將走入北京電影學院,後續館校還將進一步共同挖掘聯合辦展的特色、亮點,形成抗戰文物資源賦能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典型案例。
展覽將展出至10月。(牛偉坤 林湘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