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在《我和我的祖國》的深情弦樂中拉開帷幕。
8月26日上午,“勝利號角的迴響”紅色故事巡迴宣講活動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共同主辦,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聯合承辦。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運用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成果,讓紅色故事傳播走向基層、走進群眾。近500名北京市各界群眾代表到場聆聽,共同追尋抗戰記憶,汲取奮進力量。
活動在《我和我的祖國》的深情弦樂中拉開帷幕。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講解員高姍首先帶來《鐵血少年營》的故事。她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生動呈現了東北抗聯年輕戰士在日寇彈雨中寧死不屈、英勇衝鋒的事跡。延安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講解員蔡妤以《紅色電波中的勝利迴響》為題,回顧了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在艱苦環境中誕生併發揮重要作用的歷程,彰顯了黨的聲音在烽火歲月中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李婧宣講的《脊梁》,講述了民生公司創始人盧作孚在民族危亡時刻,指揮千名船員、萬名縴夫用生命保存中國工業命脈的壯舉。
四平戰役紀念館講解員王璐在《將軍的口琴》中,深情講述了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極端困苦中憑藉口琴鼓舞士氣、堅守信仰的事跡。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講解員韓琦通過《“展兒”的青春抉擇》,再現了楊開慧侄女楊展為信仰毅然投身革命、不畏犧牲的青春選擇。西柏坡紀念館講解員陳雙以《我們都是王家川》,動情追憶了抗日英雄王家川在細腰澗血戰中以一敵八、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小講解員吳艾宸分享了自己跟隨母親在館內擔任志願講解員的經歷。舞臺上,吳艾宸通過真摯的講述,再現了王二小原型閆富華等少年英雄的感人事跡。“愛國不分年齡,少年也是英雄。勇氣與膽識穿越時空,少年的故事仍在續寫……”她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全場觀眾。
由楊艷喆、李洋、王金金、張董共同表演的詩朗誦《為了正義與和平》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詩中講述了1978年阜成門白塔修復過程中發現的一份珍貴手稿——普通市民羅德俊在民國二十六年寫下的148字抗戰見證,字裏行間流露出“國家興亡難以斷定”時的憂國之心與悲憤之情。朗誦者以“把槍口打結”“鑄長劍為犁”等生動意象,表達了對和平的珍視和對正義的堅守,同時銘記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的巨大犧牲。最後,朗誦者以鏗鏘有力的“我們保衛盧溝橋、我們保衛黃河、我們保衛全中國”的誓言,表達了新時代傳承人“強國有我、捍衛正義、守護和平”的堅定決心,引來全場熱烈掌聲。
活動尾聲,北京京劇院表演了新編現代京劇《野火春風鬥古城》選段。該劇以京劇獨特的唱念做打塑造英雄群像,再現華北古城地下鬥爭的壯烈史詩。最後,全場起立高唱《歌唱祖國》,宣講活動在激昂的歌聲中結束,現場掌聲久久不息。
“聆聽紅色故事,革命先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和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令我深受震撼。”北京市西城區基層幹部郭智潔表示,要將個人理想融入時代發展與民族復興偉業,以堅定信念應對挑戰、錘鍊本領。來自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黃慧娟説,宣講讓她深切體會到和平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生逢偉大時代,肩負光榮使命,更應堅定理想信念,不懈拼搏奮鬥,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青春篇章。”(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