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京舉行 “兩山”理念繪就京華綠色畫卷

日期:2025-08-16 09:1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藍天白雲下的門頭溝區雁翅鎮,綠水青山環繞,錯落有致的村莊與田園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藍天白雲下的門頭溝區雁翅鎮,綠水青山環繞,錯落有致的村莊與田園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樊甲山 攝)

  8月15日,2025年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現場,中國推動綠色轉型暨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5周年重要成果等一系列“兩山”理念實施成果集中發佈。北京市也系統發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標誌性成果,展現超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北京案例”。

  單位GDP能耗下降11.6%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海兵介紹,5年來,中國已構建全球最系統完備的碳減排頂層設計和政策體系,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穩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水準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6400多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90余個綠色工業園區。202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當於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將‘綠色、清潔、低碳’融入交通強國建設全過程、各環節,加快構建綠色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周海兵介紹,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均超12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佔全球一半以上。

  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貢獻日益彰顯。據介紹,作為全球最大清潔能源出口國和投資國,中國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在過去10年間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為全球碳減排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塔克拉瑪幹沙漠戴上“綠圍脖”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現場發佈國家生態保護修復成效及典型案例。據介紹,我國率先在國際上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超315萬平方公里,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我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佈局了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首批5個國家公園建設進展順利。

  孫書賢介紹,在生態保護修復實踐中,涌現出一批系統治理、“兩山”轉化、社會效益顯著的典型案例。其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典型案例10個,包括浙江甌江源頭青田“稻魚共生”、福建閩江流域“山海共治”等;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10個,涵蓋廢棄礦山、生産礦山兩類;海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10個,包括遼寧錦州紅海灘修復、廣東惠州紅樹林變“金樹林”等。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唐芳林發佈“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重要成果。據介紹,我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已戴上了“綠圍脖”,一條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

  “APEC藍”成為“常態藍”

  活動現場,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發佈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成果。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空氣品質實現歷史性跨越,PM2.5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66%,僅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發達國家30年的治理歷程,“APEC藍”成為市民日常可見的“北京藍”。這一治理成效也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盛讚為“北京奇跡”。

  北京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以大尺度綠化和精細化建設拓展生態空間。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北京新增造林245萬畝,相當於238個奧森公園,森林覆蓋率從38.6%躍升至44.95%,建成全國首個全域國家森林城市。通過“拆欄透綠”,全市1100座公園中三分之二實現無界開放。

  圍繞“雙碳”目標,北京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各領域,推動生産生活方式系統性變革。其中,能源結構實現“脫胎換骨”,煤炭消費量從2012年的2180萬噸降至2024年的不足50萬噸,佔能源消費比重僅為0.5%,在北方大城市中率先實現能源消費基本無煤化。

  在綠色經濟層面,6.6萬件綠色技術發明專利、近200家綠色科研平臺支撐起先進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産業,為北京綠色發展注入“科技動能”。傳統産業綠色低碳升級步伐加快,全市綠色企業佔比27.2%,實現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北京路徑”。(陳雪檸)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