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召開。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駿,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愛德華·莫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北京經開區工委書記孔磊致辭。中央統戰部三局局長王萍,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政府僑辦主任王都偉出席。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張健主持大會。
馬駿在致辭中指出,京港澳三地在科技創新與産業合作方面潛力巨大,三方攜手有助於培育新質生産力,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格局。希望三地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共築科技自立自強新高地,以大會為平臺,推動産學研機構在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攻關上深度合作;暢通要素流動,拓展新質生産力發展空間,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增進交流交往,共建青年成長新生態。北京將加大政策支援力度,開放國家實驗室及大科學裝置,持續優化創新環境,便利港澳青年在京發展及京港澳青年雙向流動,共同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更大力量。
施榮懷錶示,香港北京社團總會始終立足香港橋接優勢,築牢科創服務根基,致力搭建青年科學家成長平臺,在科創領域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京港澳新質生産力發展服務團,承載着推動京港澳三地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使命,未來將充分結合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獨特優勢、香港作為國際資本市場中心的突出地位、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重要作用,成為三地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為科技企業注入強大動能,助力青年科學家在融合發展中取得新成就。
愛德華·莫澤説,科技探索唯有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促進思維碰撞,才能突破既有邊界。欣喜看到北京與港澳青年科學家齊聚北京亦莊,共同描繪創新發展的宏偉藍圖。京港澳三地科研積澱深厚,擁有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以及國際化的視野,這些獨特優勢相互融合,必將催生出巨大的創新能量。有望在人工智慧、生命健康、新能源、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攻堅克難,為全球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青年科學家作為未來的科技探索者,應勇敢跨越學科與地域界限,在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上追求卓越、勇於實踐。國際學界將持續關注合作進程,並願為前瞻性項目提供支援、分享經驗,共同為全人類的科技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孫東表示,香港正全力推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憑藉雄厚的科研實力、豐富的國際化人才、成熟開放的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以及“一國兩制”和“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有能力匯聚國際科創資源與人才,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策源地。為此,特區政府正重塑公營科研機構佈局,構建以三大創科園區、五大研發機構為骨幹的新創科體系,搭建集聚國際資源的重要平臺。北京與香港同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期望本次大會搭建京港創科交流橋梁,匯聚精英力量,共同為國家科技強國建設及兩地協同發展貢獻智慧。
孔磊表示,北京經開區作為首都唯一的國家級經開區,發展品質和規模穩居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梯隊。2025年上半年,亦莊新城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2.3%,工業總産值增長15.6%,正全力打造新質生産力典範區、國際一流高端産業新城。這裡有活力迸發的産業雨林、向新而生的創新生態、以人為本的城市溫度,400余家優秀港澳企業在此紮根發展,近五年實際利用外資的68%來自港澳,為區域産業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重要貢獻。誠邀京港澳各界朋友,與北京亦莊共用發展機遇、共築産業高地、共創美好未來。
本屆大會以“同心攜手 向新而行”為主題,開幕式現場共促成29項重大科創項目簽約,標誌着京港澳三地創新合作邁上新臺階。接下來,大會將持續開展高端學術對話、科創項目路演、項目成果展覽等系列活動,旨在更深層次整合三地科創資源要素,精準賦能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全面升級創新服務保障體系,加速形成引領未來的新質生産力。
諾貝爾獎得主、兩院院士,中央、市委統戰部門負責同志,京港澳三地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專業服務機構代表等400餘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