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京城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麗紅色 香山革命紀念館已接待觀眾190余萬人次

日期:2025-08-06 08:2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香山革命紀念館不斷推陳出新,精心策劃各類主題展覽。圖為觀眾在紀念館內參觀。

香山革命紀念館不斷推陳出新,精心策劃各類主題展覽。圖為觀眾在紀念館內參觀。(常一鳴 攝)

  近日,香山革命紀念館圍繞節氣主題,舉辦“打卡二十四節氣·種下紅色記憶”線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深受觀眾歡迎。這場將傳統節氣文化與紅色基因傳承巧妙融合的特色活動,是香山革命紀念館履行傳承弘揚首都紅色文化神聖使命的生動實踐。

  自2019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香山革命紀念館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征程中,不斷豐富內涵、創新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不斷推新 傳承紅色基因

  香山革命紀念館基本陳列展《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猶如一部生動鮮活的歷史教科書,展覽通過800余張圖片、1200余件文物,全面且細緻地展現了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時期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香山革命紀念館不斷推陳出新,精心策劃各類主題展覽,為京城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紅色。

  2024年9月27日,“人民的文藝前進的號角——香山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文藝工作專題展覽”盛大開幕。該展覽聚焦香山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文藝工作,深入回顧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黨對文藝事業的不懈探索,全面展示了黨在這一時期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方針,建立全國文藝界統一戰線,為解放全中國鼓與呼,開啟新中國文藝事業發展新篇章的光輝歷程,同時突出了新時代文藝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延安文藝座談會”“《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藝術景觀”“徐悲鴻巨幅中國畫《在世界和平大會上聽到南京解放的消息》”等重點內容,帶領觀眾從多元視角深入了解香山時期黨的文藝工作,深刻闡釋了人民的文藝思想和成就。展覽還設置了“文藝演出多媒體互動演示廳”,定期邀請“‘京彩文化’文藝行”、北京人藝等演出團體為觀眾帶來精彩文藝演出,在非表演時段則展播1949年前後攝製的紅色電影和紀錄片,極大地豐富了觀眾的參觀體驗,為首都文化供給注入了新的活力。

  香山革命紀念館副館長都斌介紹,“香山革命紀念館自2019年開館以來,累計接待觀眾190余萬人次。此次展覽自2024年9月開幕以來,接待觀眾超40萬人次,同時,還打造了‘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巡展品牌,在全國進行巡展。”

  館校合作 打造“大思政課”

  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香山革命紀念館積極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作用,與高校緊密攜手,共同打造“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探索紅色文化育人新模式。2025年3月26日,香山革命紀念館“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巡展走進北京城市學院,館校雙方簽署“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共建協議,並共同為基地揭牌。此次合作標誌着雙方在思政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邁出了堅實一步。

  巡展期間,學生講解員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宣教員的系統培訓下,迅速掌握歷史脈絡與講解技巧,以專業的姿態為北京城市學院的師生們講解“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巡展,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香山革命歷史。香山革命紀念館宣教員還以“香山正青春”為題,為現場200余名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主題講座,通過情景還原、互動問答等形式,生動講述了香山革命故事背後的青春力量,在青年學子心中種下了紅色的種子,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

  都斌表示,未來,香山革命紀念館將持續深化與高校的合作,通過聯合巡展、主題講座、紅色研學等多元形式,推動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課堂深度對話,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為首都文化育人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研學實踐 培育時代新人

  為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在“大思政課”教學和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香山革命紀念館利用周末、節日、紀念日,精心組織開展香山革命紀念館研學活動。

  活動自啟動以來,已累計服務近500個青少年家庭、1000余名學生及家長,其創新的研學形式為各大場館的研學項目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在研學過程中,青少年們通過參觀展覽、聆聽講解、參與互動體驗等環節,深入了解香山革命歷史,親身感受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偉大精神和崇高風範。他們在紀念館中追尋歷史足跡,在實踐中學習革命知識,在互動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該項目還預計産出圖書出版等成果,進一步擴大香山革命紀念館在紅色文化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和示範作用,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了積極力量。(代麗麗)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