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色預警下,他們與暴雨賽跑
暴雨雲團再次涌向北京!
8月4日中午,北京發佈了暴雨紅色預警,這也是十天之內發佈的第二個最高級別預警信號。全市上下爭分奪秒,跟暴雨來臨的腳步賽跑——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萬一失防。”
國網北京朝陽供電公司支援懷柔防汛救災隊伍在琉璃廟鎮開展電桿組立、導線架設工作,保障受災地區用電。(劉博 攝)
8月4日,石景山區氣象局發佈暴雨紅色預警,全區養老服務機構均按照預案要求進入防汛一級應急響應狀態。區民政局成立轉移疏散指揮部,派出40餘人深入現場轉移、安置接收3個點位,牽頭對慈善寺敬老院92名在院老人按照預案開展轉移疏散工作。(吳鏑 攝)
8月4日,門頭溝區王平鎮西馬各莊村,工作人員設置擋水板應對強降雨。(王海欣 攝)
9:15暴雨預警4小時連升三級
一大早,天就陰沉沉的,好像在醞釀一場傾盆大雨。京城還維持着暴雨藍色預警,繁華的中心城區迎來了忙碌的早高峰,很多山村還在緊鑼密鼓進行着上次暴雨的善後處理。
“七下八上”是北京的主汛期,經常是這波雨剛停,下一波緊接着續上。防汛這根弦,不敢松,不能松!
9:10,本市升級發佈暴雨橙色預警。5分鐘後,門頭溝區發佈暴雨紅色預警,又過了5分鐘,暴雨“紅警”再次從房山區發出。市防汛指揮部的大螢幕上,紅色的區域多了一個又一個。
根據預報,當天午後至夜間,全市有暴雨,本市西部、北部及沿山一帶將有大暴雨。形勢緊急,上述地區的鄉鎮村居率先行動了起來。
房山區青龍湖鎮上萬村是個大村,光是衚同就有上百條。收到紅色預警,村黨總支書記楊國華立即在村“兩委”微信群裏通知:“抓緊聯繫自己包片的村民、租戶,一定要面對面通知。家裏有二層的,今晚去樓上睡,住在河邊和低窪地需要集中安置的四十來人,都來村委會!”
風雨將至,繁多而瑣碎的事務撲面而來,楊國華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加快腳步直奔村裏的主溝道巡查。此時,村幹部皮海峰正帶着年輕人組成的應急隊,挨家通知,把車往高處挪;的哥志願者開着12輛計程車,接送轉移安置人員;6輛鏟車、挖掘機停到村口,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7月底,密雲、懷柔的很多山村遭受暴雨重創,眼下,多支施工搶險隊正在深山搶修道路、清理淤泥。上午10時,接到懷柔區發佈的暴雨紅色預警後,琉璃廟鎮副鎮長張果拿起衛星電話,焦急地呼喊全部十支施工搶險隊:“12點前,所有人必須全部撤到鎮中心小學!”
13時,全市升級發佈暴雨紅色預警,市防汛指揮部啟動全市防汛一級應急響應。這意味着短短4小時之內,北京市暴雨預警從最低等級的藍色連升三級。
13:00公交停駛搶險設備就位
整座城市扣響了防汛減災“發令槍”,更大範圍的準備措施在緊鑼密鼓進行着——
8月4日,市民劉子墨特意跟公司請了假,準備在下午陪遠道而來的大學同學去頤和園。“天氣不好,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冒險出門。”她左思右想不能做決定,終於出門之前的13時5分,收到了“非必要不外出”的手機短信通知。同時推送過來的還有頤和園閉園公告,“選擇困難症治好了。這回只能踏實在家待着了。安全最重要!”
首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暑假到訪的孩子尤其多。下午,頤和園、北海公園、奧森公園、朝陽公園等多個景區公園緊急關閉——為了游客的安全,哪怕給旅程留下一些遺憾,也是值得的。
“要下雨了,大桃班車今天不開了!”在平谷區的臨時安置點,村幹部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鎮羅營鎮的桃農。前些天鎮裏受了災,3000多位村民一直住在安置點。正是大桃上市的旺季,鎮裏便籌劃着開通巡回巴士,想趁晴朗日子送果農回村摘桃。剛剛經歷那場洪災的村民也很理解,“安全最要緊,我們再等等。”
14時,全市9個區的261條公交線路已採取停駛、區間甩站等運營調整措施;市郊鐵路S2線、懷柔-密雲線、通密線8月4日共22趟列車臨時停運;全面暫停8月4日14:00後外埠進京省際班車。首發養護公司的1000余名防汛搶險人員全面進入備勤狀態,長臂鉤機、挖掘機、裝載機、大貨車等大型搶險設備和物資被精準預置在高速公路沿線,確保發生險情能第一時間處置。
連日降雨,山區土壤已經水分飽和,更大範圍的轉移安置仍在持續。門頭溝區西馬各莊村的廣播喇叭反覆播放着暴雨紅色預警資訊,村民被轉移到了鄉村美育館內,大教室裏擺着十幾張行軍床,美育課堂裏陳列着繪本、書籍,以及嶄新的沙發和充電設備。大家在裏頭聊天、看書。
截至14時,門頭溝區共轉移人員13774人,山區各鎮街前置物資7963件套,組織16家重點保供企業庫存儲備350噸,可保障1小時內提供3000份、3小時內提供10000份生活必需品。
17:00緊盯行洪排水廊道
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整個城市在緊張有序地忙碌着。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它哺育了北京小平原,卻又自古水患不斷。它流經的門頭溝、房山、豐臺等區,正是8月4日最早升級暴雨“紅警”的區,屬地、水務、應急等部門,牢牢盯守着這條行洪廊道。
平漢鐵路跨永定河而建,位於豐台區境內。它已經有上百年曆史了,隨着永定河堤岸不斷加高,在這裡形成了一個18米長、4米高的豁口。一旦上游的門頭溝雁翅水文站流速達到2000立方米每秒,水頭衝到這裡就只需要4至6個小時,如何迅速堵住豁口就顯得極為重要。
17時,河邊除了傳統的土料沙袋,還運來了一堆“鐵傢夥”,它們是由40塊擋板和8組立柱組成的防汛擋板。“如果採用純沙袋封堵,需要裝1.75萬個沙袋壘梯形墻,得八九個小時。”豐台區永定河管理所副所長丁洪偉介紹,2025年新設計了防汛擋板,搭配沙袋使用,4個小時就能完成封堵。
天氣悶熱,在河邊尤其難受,水汽直往身上撲,汗珠子嘩嘩掉。在潮白河順義段,河邊每隔幾百米就有人值守,提醒過往行人遠離河道。還有700多名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待命,有人肩扛鐵鍬,有人背着沙袋,根據上游來水情況隨時巡查。當天,一張《潮白河20年一遇洪水淹沒範圍清晰圖》也迅速發給各街鎮,以便研判風險。
除了行洪大動脈,宛如牽牛花藤蔓一樣的支流溝渠,也要有人盯守。就拿石景山區廣寧街道來説,永定河、永引渠、高井溝、中門寺溝、紅電支渠5條河打那裏流過,總長度8公里。街道城管辦和巡河員兵分三路,輪班巡河,哪怕入了夜也沒有停。
21時許,距第一個區發出暴雨紅色預警,已經過去了12個小時!註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各部門全部保持通信暢通,無數人24小時值守和巡查,守護這座城市。(本報記者集體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