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區域養老中心讓養老服務“同質同標”,大興區亦莊鎮: 1條熱線精準對接2萬老人需求
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作為街道、鄉鎮的養老服務樞紐,能夠為區域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普惠養老服務。截至2024年底,北京已建成105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惠及188萬老年人。在大興區亦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服務熱線精準對接需求,連結整合轄區內的養老驛站等養老服務資源,為轄區內2.08萬名老年人提供了“同質同標”的養老服務。
養老照料中心全新升級
近日,一群幼兒園小朋友走進亦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這裡的老人帶來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小朋友們敲響非洲鼓、跳着歡快的舞步,讓老人們喜笑顏開。在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老年學堂,這樣的文藝活動每週都不重樣。
傳統的養老機構往往大門緊閉,服務也不對外。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卻是敞開大門,這裡的活動不光面向院內的托養老人,周邊社區的老人也可以來這裡參加活動。這正是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與普通養老院的不同之處。
“我們的前身是亦莊養老照料中心,2024年經過改造升級,成為大興區首批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亦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羅晶介紹,改造後的中心功能大大擴容,從過去單一的照料服務,發展到如今集老年食堂、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文化娛樂、托養及日間照料、社區嵌入、居家服務於一體的多元化服務。而且,改造後的中心“開門辦服務”,為周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了支援。
如今的亦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全鎮19個社區,服務對象達2.08萬名老年人。中心設置托養服務、社區餐廳、老年學堂、醫養服務、綜合服務5個功能區,把專業養老服務送到了社區老人家門口。在備受社區老人關注的“吃飯難”問題上,亦莊鎮還設立了12個助餐點和16輛助餐車,能夠把社區餐廳的老年餐及時送到社區老人手中。
一條熱線串起養老需求
從一家單一的養老機構,升級為區域內的養老服務樞紐,服務範圍廣了,服務對象多了,這些需求如何實現精準對接?2025年3月,亦莊鎮把原居民服務熱線67887890升級為養老服務專線,並交由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運營,從而實現了轄區內養老需求的一站式受理。
“您好,‘亦服務’指揮調度平臺,有什麼能夠幫到您?”上午11點,亦莊鎮養老服務專線電話響起,接線員謝靜一面接聽,一面進行着詳細記錄。這條熱線24小時有人接聽,對接社區老人的訂餐、買藥、理髮、緊急求助等需求。2025年3月份以來,熱線已累計接入有效電話2200余個,開展居家服務超1300次。相對於接聽,工作人員呼出的電話量更多。謝靜介紹,工作人員還會對老人進行回訪,收集養老服務需求,從而讓服務更加精準。
在廣德苑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社區老人邵雲蘭通過電話預訂了一份老年餐的同時,又委託工作人員代購藥品。中午時分,老人來到驛站取餐時,工作人員將藥品也交到了她的手中。如此一舉兩得,老人非常滿意:“一個電話説需要什麼藥,就有工作人員&&給開了,取餐時順便取藥,很方便!”
養老服務專線把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老人緊緊連在了一起。亦莊鎮副鎮長王然介紹,鎮域內目前共6家養老驛站,均由亦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統一運營。從需求收集、派單到完成、回訪,全部通過“亦服務”指揮調度平臺流轉。這些養老驛站大都設在小區內,工作人員5到10分鐘即可到府。
區域養老服務“同質同標”
在亦莊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提供的養老服務,與養老驛站的養老服務有什麼區別?答案是沒有。“我們的老年餐都是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統一製作,工作人員也都是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飯菜的品質、服務的內容和標準都是一樣的。”羅晶介紹。
目前,亦莊鎮轄區內已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同質同標”。即便是住得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比較遠的老人,也能享受到一樣普惠、專業、優質的養老服務。在大興區,這種“同質同標”的服務模式正在逐步推廣。
“一方面,我們鼓勵探索‘政府+中心+機構’協作的統一運營模式。吸引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另一方面,對暫未統一運營的養老驛站,建立資源共用機制,由區域中心統籌協調專業團隊、志願者等資源,為驛站提供人員培訓等支援。”大興區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麗曼介紹,2024年10月以來,全區5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已有效輻射帶動了27家養老服務驛站協同發展,月均助餐服務約1.2萬人次,累計提供到府服務3.7萬次,惠及6.8萬老年人。2025年,大興區又有3家新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初步通過驗收。
北京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陳卉靈介紹,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105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已覆蓋北京三分之一的街道、鄉鎮。2025年全市還將新建50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進一步織密養老服務網。
“為了讓老年人的訴求更快更好地得到滿足,我們也鼓勵區域服務中心承接驛站,通過簽約和連鎖運營兩種方式,利用驛站更為分散的網點,為老年人更好地提供同質同標的服務。”陳卉靈説。(王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