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一帶一路’ 法治同行”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主題調研採訪

日期:2025-08-01 17:30    來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號: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講好涉外法治故事,近日,司法部組織媒體記者開啟“‘一帶一路’ 法治同行”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主題調研採訪——北京站行程。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光明日報、法治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北京廣播電視台等20家媒體的記者們,深入北京各法律服務機構,對涉外仲裁、涉外公證、涉外律師等涉外法律服務工作情況進行採訪,全面了解北京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成效,解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背後的法治北京密碼。

  第一站

  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院

  北京調研採訪第一站來到了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院。在北仲,媒體記者們獲取了更多關於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建設情況、北仲建設國際一流仲裁機構的具體舉措以及北仲涉外仲裁典型案例。在自由採訪環節,媒體記者們積極與相關負責人對話,深入挖掘北京涉外仲裁亮點特色。一行人還參觀了北仲國際會議廳、立案大廳以及開庭仲裁廳等場所,直觀體驗仲裁工作現場,北仲現代化的工作環境和專業嚴謹的工作氛圍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將持續充分發揮法學法律資源密集、國際交往合作活躍、頭部仲裁機構集聚的優勢,以打造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為牽引,在強化制度政策保障、推動全鏈條爭議解決機制加速形成、拓展仲裁國際交往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賦能首都新發展。

  第二站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為什麼要培養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什麼樣的涉外法治人才?怎樣培養涉外法治人才?媒體記者們帶着這些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熱點問題,到訪了北京調研採訪第二站——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在金杜所,媒體記者們對北京司法行政系統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總體情況、北京市涉外律師整體情況有了深入了解,並結合涉外律師法律服務典型案例、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項目研修班學員的經驗分享,多角度了解北京為培養出一批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的一系列舉措和努力。

  北京市司法局通過發佈《首都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百名包括涉外律師、公證員、仲裁員、司法鑒定人和法治崗位公務員在內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讓他們熟知國內外法律、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業務,為首都涉外法治建設、服務企業“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援。

  第三站

  北京市長安公證處

  北京調研採訪第三站來到了北京市長安公證處。媒體記者們系統性地了解到北京公證行業涉外服務和服務“一帶一路”整體工作情況、長安公證處服務“一帶一路”及涉外法治建設工作情況、聆聽資深公證員講述北京“一帶一路”公證服務案例。通過一系列的交流研討,媒體記者們認識到,北京持續發揮涉外公證在對外經貿合作中的法律“通行證”作用,不斷提升工作質效,努力將北京公證打造成涉外法律服務的“金名片”。媒體記者們還參觀了長安公證處的辦公場所,了解了公證處的業務接待、業務系統的功能使用等,以此全面了解長安公證處的整體工作環境及其主要業務範疇。

  目前,北京市24家公證機構均可辦理涉外公證業務,出具的涉外公證書發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範圍輻射“一帶一路”沿線90%以上的國家。在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標投標、跨境投資融資、經貿交流合作、對外勞務派遣等方面提供多樣化、高品質公證法律服務。

  第四站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

  由於中外雙方法律制度、文化觀念等因素的不同,在經貿往來中難免會産生爭執與糾紛。如何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北京調研採訪第四站來到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尋找解題思路。在德恒所,大家細緻地了解了北京涉外法治調解工作整體情況、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總體情況,並對感興趣的涉外法治調解案例,與具體承辦律師進行交流。

  近年來,北京市全鏈條商事爭議解決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集聚調解、仲裁、訴訟等多元爭議解決機構以及律師、鑒定、公證、法律查明、司法會計等法律服務的實體平臺建成亮相,可為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全要素、多選擇的商事爭議解決服務。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壯闊浪潮中,北京正以法治為帆、創新為槳,在法治軌道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創新涉外法治服務,奮力書寫涉外法律服務的新篇章,讓法治之花在開放浪潮中絢爛綻放。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