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關於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工作措施》7月31日公佈。本市制定實施生育補貼、生育休假等方面的15項措施,旨在健全人口發展支援和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品質發展。
本市將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立並實施生育補貼制度。落實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政策。提高生育保險産前檢查費用報銷標準,實現醫保實時結算;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持續做好本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生育保險工作。研究完善參加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等人員、參加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未就業人員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措施。加強對用人單位監督指導,強化糾紛協商調解,將用人單位落實職工産假、生育假、陪産假、育兒假納入各區勞動監察範圍。
相關部門將優化婦幼醫療保健資源配置,深入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計劃;加強生殖保健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生育醫療服務水準,強化孕産婦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生育友好醫院建設;合理確定産科服務價格水準,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並適時調整相關醫保支付政策。
在強化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本市將推進全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作用,加強緊密型兒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各區至少有1家成員單位,至少規範化設置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加快建設兒童友好醫院,推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夯實基層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網路;鼓勵兒童藥品研發申報,不斷豐富兒童適用藥品的品種、劑型和規格;加強兒童醫療費用保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用藥按程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為擴大托育服務供給,本市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構建以幼兒園托班為主渠道,社區辦托和托育機構為重要依託,單位辦托為有效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探索社區管理下的家庭鄰里互助照護;推動市、區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並支援社會力量提供普惠、多元、優質托育服務;統籌社區資源,提供更多免費或低收費場地,推動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養老托育融合服務;積極開展計時托、臨時托等多元化托育服務;鼓勵單位托育點對外招生。
本市將不斷優化財政保障政策,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深入落實“雙減”政策,支援中小學校積極開展課後服務和社會實踐項目;在幼兒園及義務教育階段,結合學位實際,統籌考慮同一家庭子女“長幼隨學”;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受助,做到應助盡助;保障符合條件的公共租賃住房群體享有與購房群體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同等權利。
有關部門將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納入公共租賃住房優先配租範圍,並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與子女父母同時申請保障性住房的,優先考慮就近配租配售。同時,本市將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援力度,結合實際出臺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賃房屋並備案的,可按實際月租金提取公積金,不受月繳存額限制。此外,在以家庭為單位配置小客車指標時,本市將加強對多子女無車家庭的傾斜支援。(孫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