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9日,本市遭遇極端強降雨,北部山區突發山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7月31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北京市防汛救災新聞發佈會。
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介紹,災情發生後,本市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救援搶險救災工作,迅速組織力量轉移群眾10.4萬人,全力搜尋被困和失聯人員、營救受困群眾5400餘人,積極救治傷亡人員。此次洪澇災害共造成30余萬人受災。
截至31日12時,全市因災死亡44人,失蹤失聯9人,其中,密雲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蹤失聯人員中有4名是一線搶險救援的村黨支部書記。
發佈會現場,全體起立,為遇難人員默哀。
極端強對流天氣極為罕見
這場暴雨,歷史罕見!
夏林茂介紹,本輪強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平均降雨量密雲區366.6毫米、平谷區347.9毫米、懷柔區230毫米,其間極端強對流天氣極為罕見,上述地區局地降水量達到500毫米以上,其中密雲郎房峪達到573.5毫米,懷柔東峪最大小時雨強達到95.3毫米。“強降雨形成山洪,疊加上游來水暴漲,破壞力極大。”夏林茂説。
這次強降雨,給密雲水庫的調度運作帶來很大壓力。7月26日21時入庫流量由每秒的569立方米開始激增,6小時後達每秒6550立方米,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大數值的兩倍。“以這樣的流量,5分鐘就能灌滿一個頤和園昆明湖。”夏林茂介紹。
“截至31日12時,密雲水庫7天入庫水量已達到9.1億立方米,超1974年出現的歷史最大值7.1億立方米近三成。”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斌介紹,面對峰高量大上漲快的洪水,密雲水庫有效發揮了攔洪削峰作用,並實現錯峰泄流,阻止了洪水對水庫下游北京、天津、河北區域的衝擊。
在密雲水庫防洪調度過程中,密雲庫區的927名群眾和密雲水庫下游5295名群眾,懷柔、順義、通州區25509名群眾,提前臨時轉移,為水庫調蓄泄流和應對可能的更大洪水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截至31日12時,水庫水位已回落至155.38米,蓄水量35.93億立方米。水庫大壩安全穩定,請大家放心。”劉斌説。
多方合力轉移群眾10.4萬人
災情發生後,本市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救援搶險救災,迅速組織力量轉移群眾10.4萬人,全力搜尋被困和失聯人員、營救受困群眾5400餘人,積極救治傷亡人員,目前相關救援仍在持續進行中。本市及時啟動央地、軍地協同聯動機制,協調中部戰區、北京衛戍區、武警部隊和安能集團等央企,調集兵力和大型機械設備參與搶險救災。其中,6000余名部隊官兵和消防指戰員投入防汛搶險工作。
在深山湍流中,消防救援人員懷抱嬰兒、背負老人,在最危險的地方托舉起一名名群眾、一個個家庭。本輪強降雨期間,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累計接警1.6萬餘次,處置涉汛警情790起,營救被困群眾1879人、疏散轉移3521人、運送應急物資約56噸。
“警情主要集中在密雲區,有600起;其次是懷柔區69起、平谷區67起。”市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黨委副書記吳振坤介紹。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總隊及時啟動了防汛應急救援一級響應,全市1.5萬名指戰員全部進入臨戰狀態。山洪、滑坡、內澇災情交織,救援環境極端複雜。消防救援人員使用無人機開展空中偵察、協助人員搜索,借助鏟車、鉤機等大型機械,綜合運用舟艇轉運、繩索連接、拉梯架橋、游泳突進等技戰術措施,克服困難、想方設法,盡一切可能營救轉移被困群眾。
連日來,“搶險、搶修、搶通”一刻不停。目前,424條阻斷的鄉村公路中已搶通364條,29條水毀的縣級以上道路7月31日全部搶通;所有受災行政村已實現應急供水;213個斷電行政村已恢復供電105個;72條損毀通信光纜已恢復23條,1971個退服基站已搶通638個。
在轉移安置方面,利用體育館、學校、保障性住房、村委會等場所,集中安置受災群眾。緊急調撥15類30萬件日常生活和搶險救災物品,配備醫護人員和相關藥品。在災後防疫方面,對87個重點區域開展消毒工作,消殺總面積達到162萬平方米。
洪澇災害造成2.4萬間房屋受損
強降雨還是給首都造成了嚴重災害。北部山區中的40個鄉鎮、312個行政村的基礎設施,在此次極端強降雨過程中損毀嚴重。
初步統計,交通設施方面,主要受災區公路受損756公里,橋梁受損242座,25個鄉鎮、90個行政村出行受阻。電力設施方面,6條10千伏供電線路、93條支線受損,213個村斷電。通信設施方面,72條光纜受損、820余公里通信線路受損、1971個基站退服,16個鄉鎮、69個村通訊中斷。水務設施方面,379處供排水設施、344公里供排水管網受損。水利工程方面,33座水庫、101座塘壩、30余條河道、340公里堤防、38處水文監測設施不同程度水毀。此次洪澇災害共造成30余萬人受災,2.4萬間房屋受損。
截至31日12時,全市因災死亡44人,失蹤失聯9人,其中,密雲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蹤失聯人員中有4名是一線搶險救援的村黨支部書記。
力爭8月2日實現全面“四通”
災情就是命令,搶險就是戰鬥。全市上下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組織各方力量支援,抓緊恢復受災地區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加快推進受損房屋修繕,確保群眾安全順利早日回村回家,全力保障生活物資,照料好特殊困難群體。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後工作,開展遇難人員家屬的心理疏導。”夏林茂説。
如今,受災地區道路、供電、供水、通信設施都在加快恢復,力爭8月2日實現全面“四通”。同時,加強對受損山體、河道等關鍵設施和部位的拉網式排查,嚴防發生各種次生災害。加強受災地區垃圾清理、渠道清淤、環境整治、消殺防疫,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在推進生産經營恢復方面,本市加強對因災停工項目、停産企業的政策幫扶,協助復工復産。做好受損房屋、車輛等資産統計,及時開通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通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
北京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山區,未來如何提升山區防災減災能力?夏林茂介紹,要統籌規劃提升水利設施、道路橋梁的建設協同水準,對現有的水庫、溝渠、河道、橋梁、堤防進行梳理,對於防洪水準較低的進行規劃提升。多措並舉加強農村“生命線”的建設,增強山區主通道的聯通和抗災能力建設。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此外,着重提升預報預警能力,完善氣象監測體系,提高預報預警的精準度。
災後重建思路已經明確。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品質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恢復重建總體方案,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本市將圍繞恢復提升目標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孫宏陽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