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用“兩山”理念繪就綠色新畫卷

日期:2025-07-24 16:19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北京,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踐行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書寫着生態文明建設的華麗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以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為抓手,開啟了綠色發展的新征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值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際,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結合近年來全市的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推出系列篇章,展現“兩山”理念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實踐。

  北京的綠色成績單

  從延慶的青山綠水到密雲的生態屏障,從門頭溝的綠色轉型到懷柔的生態休閒,近年來,北京的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可謂是“百花齊放”。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個區獲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其中5個生態涵養區更是全部獲得雙命名,並輻射到中心城區,實現了生態進城、“兩山”進城。這些示範區和“兩山”基地,從生態機制、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多渠道着手,保護了綠水青山、轉成了金山銀山,探索出“兩山”轉化新機制、新模式,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北京的“綠色秘籍”

  從重點整治到全域統籌:綠色發展的“系統佈局”

  北京始終把生態文明示範創建作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重要平臺,圍繞美麗北京建設,將生態要素重點治理與經濟、科技、文化等要素系統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系統融入高品質發展大局。頒佈《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為統籌高水準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發佈全市首個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印發《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等,通過統籌各類規劃、推動生態保護工作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等措施,讓綠色成為北京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海淀區堅持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目標,持續推進能源、車輛、産業結構等領域優化調整,2024年PM2.5濃度30.6微克/立方米,連續十年排名城六區首位。

  昌平區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格局,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努力把昌平建設成為以科學城、大學城、生態城為核心的現代化一流新城。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北京不僅完成了“規定動作”,還主動創新了一系列“自選動作”,建立儲備機制、評估機制,以及“一對一”的市、區、專家對接幫扶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各區通過增設特色指標、創新工作舉措、探索新機制體制、凝練總結案例,持續深化創建成效,讓生態文明建設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

  密雲區持續強化高位統籌,深化制度建設,連續三年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工作方案,激發基層各部門治理動能,完善“5+2”保水體系,密雲水庫保持國家Ⅱ類水質並穩中向好。

  平谷區完善自然資源産權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健全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海子水庫自然資源確權試點通過市級第一批成果驗收。

  從參與者到引領者:綠色智慧的“國際范兒”

  北京不僅是世界級的超大城市,也努力發揮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引領者的積極作用。創新探索生態産品價值核算體系、轉化路徑和應用場景,發佈地方標準《生態産品總值核算技術規範》,在全國率先制定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核算方案,推進GEP-R在橫向交換補償、縱向生態補償等工作中的應用。舉辦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國際研討會,向世界展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讓“北京智慧”走向國際舞臺。

  懷柔區作為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大型會議活動的承辦地,雁棲湖生態發展示範區,形成了集“中國特色、自然生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於一身的會議會展産業,成為地區發展的新引擎。

  朝陽區通過河道整治、河湖貫通等工程,連通了奧海、朝陽湖、農展湖、馬泉營濕地等23處208萬平方米湖面(濕地、水面)和200余公里骨幹河道。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成為夜游京城“金名片”,獲評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從實踐探索到政策發力:綠色發展的“智慧大腦”

  北京用“兩山”理念指導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用新質生産力指標推動産業升級。

  豐台區的“綠城九法”、朝陽區的生態公園與城市生活融合模式、海淀區依託“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綜合措施、昌平區的國際一流現代化新城建設、門頭溝區“GEP+GDP”雙統籌、平谷區的“生態橋”綜合治理、懷柔區雁棲湖生態發展示範區、延慶區發揮三張金名片的引領帶動作用……這些創新實踐提升了城市生態品質,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北京的綠色蝶變

  理念更深: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通過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北京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各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關係,以示範創建為契機,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水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綠色發展是北京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戰略和亮麗底色,引領着這座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4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為75.6%,連續三年保持增長,北京市將加速構建以軌道為骨幹的綜合交通體系,持續提升綠色出行比例,滿足市民綠色出行的需求。2024年北京市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6.96平方米,市民抬腳走進綠意裏的幸福感更加可觸可及。

  機制更強:綠色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北京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機制,從市級統籌推動的儲備、評估機制,到區級的工作小組和建設規劃方案,形成了部門協同、市區聯動的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體系。《北京市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管理辦法》的修訂實施,更是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昌平區通過“一軸一帶一廊、兩城一區多點”的空間格局規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延慶區以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落實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規劃任務措施。

  標準更嚴:綠色示範引領更高水準

  北京通過增設全市特色指標,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標準,示範引領作用愈發凸顯。各區結合國家和北京市最新工作要點,根據自身自然資源稟賦,制定並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或“兩山”基地實施方案,提出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綠視率等特色指標,在建設中發揮了良性引導和驅動作用,推動生態環境品質大幅度改善。從生態涵養區的生態屏障到中心城區的“花園式場景”,北京生態文明建設水準不斷提升,支撐了高品質發展。

  模式更多:綠色實踐創新層出不窮

  生態涵養區的“生態+農文旅”模式、中心城區的“花園式場景”示範樣板……北京各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模式。

  延慶區聚焦特色園藝引領發展生態旅游案例,入選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豐台區“綠城九法”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綠色發展新引擎實踐案例,入選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平谷區作為全國第五批“兩山”基地代表,被選為生態環境部“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民生項目典型。這些模式不僅提升了區域生態環境品質,還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品質更高:綠色生態品質顯著提升

  北京市大力開展生態保護,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狀況指數(EI)持續提升,2015—2024年,全市EI由64.2上升至71.4,提高了11.21%,全市集中建設區綠視率更是達到26.98%,平谷、大興和海淀綠視率居全市前三名,其中平谷綠視率最高,達到30.70%。如今的北京,出門見綠、開窗見景成為市民生活常態。

  認同更廣:綠色理念傳播到世界

  北京的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在國內落地生根,更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2024年10月,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會議框架下舉辦的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上,北京憑藉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卓越成就,獲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北京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認可,更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地實踐的生動詮釋。

  2025年,北京市首次發佈《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為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北京實踐”。交出一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高分答卷,“北京市建立健全工作體系 築牢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根基”實踐成果,作為全國10個實踐成果之一,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主場活動上宣傳推介。朝陽區、門頭溝區、延慶區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融入地區綠色高品質轉型發展過程中,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發佈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計劃。

  北京的綠色新征程

  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未來,北京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嚴格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加快美麗北京建設,推動花園城市建設相關要求,通過高位統籌、規劃引領、機制創新、宣傳推廣等舉措,繼續深化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更高水準邁進,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