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網越織越密賦能協同發展 一小時交通圈重塑京津冀時空版圖

日期:2025-07-19 09:3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7月18日,雄忻高鐵保定東特大橋跨京港澳高速連續梁中跨施工加快推進(無人機照片)。

7月18日,雄忻高鐵保定東特大橋跨京港澳高速連續梁中跨施工加快推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中國高鐵備受關注。飛馳的高鐵列車,正在重塑京津冀大地的時空版圖。截至2024年底,區域內高鐵運營里程已達2669公里。在這個高鐵網路中,周末旅行“説走就走”,産業同城時代悄然開啟,優質醫療資源精準“滴灌”到家門口。軌道延伸之處,一幅融合共生、活力奔涌的京津冀新圖景正加速繪就。

  便捷通達收穫松弛感

  7月初,上班族陳悅早就與朋友約好,周五下班後一起去崇禮過周末。周五晚上的G7837次列車,從清河站到太子城站,全程約1小時,就能實現空間轉換。

  第二天他們沒有早起,中午去太舞酒店的宜二招(北京宜賓招待所太舞分店)餐廳就餐。陳悅説:“這家店的總店在北京東城區,每次都要排長隊,特別火,但是崇禮這家分店不需要排隊,味道和北京也差不多,挺好吃的。”午飯後則更加愜意,陳悅與朋友乘坐太舞小鎮的纜車上山消磨時間,“山上很涼快,我們在那兒坐了大半天,看專業選手玩山地車,”對已經習慣了北京快節奏生活的陳悅來説,能夠漫無目的地在山上吹着涼風、賞着美景是非常難得的休閒。周日下午,享受過悠閒周末後,陳悅與朋友乘坐D9266次列車從太子城返回清河,“周末適度休息,心情放鬆,周一上班也更有精神了”。

  在社交媒體上,避暑寶地、歐式小鎮、小阿勒泰等標籤,讓崇禮聲名鵲起。與此同時,唐山的河頭老街、承德的元寶山商街、滄州的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頻頻“出圈”,吃住游上價格相對低,也讓游客得到實惠。從北京出發,高鐵1小時就可到達心儀的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在便捷交通支撐下,游客能“瞬間”獲得松弛感。

  高鐵激活産業發展“磁場”

  “這裡仿佛是一片強大的磁場,不斷吸引着機器人産業的企業和人才匯聚。”在唐山高新區,河北第六鏡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楊勝為指着眼前火熱的生産、測試場景説。

  第六鏡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將生産基地設在了唐山,唐山高新區建立了怎樣的“磁場”呢?楊勝為看來,首先就是交通優勢。京唐城際鐵路唐山西站就位於唐山高新區,唐山西站到北京站約1小時。“公司距離唐山西站僅有不到3公里,通勤便利方便員工交流和業務開展。”他説。

  此外,唐山高新區的機器人産業集群優勢則是給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河北第六鏡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智慧傳感高端裝備生産設備的調試。高溫狀態下的鋼鐵型材,從一台像CT機一樣的設備中穿過,就能檢測出輪廓尺寸及表面品質是否達標。“這臺熱態長材雙模態智慧質檢機器人可以實時檢測常見的結疤、劃痕等缺陷。”楊勝為説,公司正圍繞煤焦化工、汽車等生産製造行業的質檢、分揀等工序推動産品落地。憑藉“2D+3D”視覺檢測系統、機械臂協作執行等先進技術,公司與上下游企業不斷密切合作對接,已成為唐山市近30家企業的合作夥伴。

  2024年5月,京津冀·“機器人+”産業園在唐山高新區正式啟動,唐山機器人産業和京津優質創新資源無縫對接,通過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推動機器人産業高品質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樞紐預計年底基本建成。投運後,通過京唐城際鐵路,城市副中心站與唐山市實現半小時通達,將進一步提高兩地的産業交流協作水準。

  優質醫療資源精準“滴灌”

  清晨7時11分,G485次高鐵準時駛離北京西站。43分鐘後,列車抵達保定東站。幾位行色匆匆的特殊乘客快步下車,直奔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他們中間就有北京兒童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醫師崔烺。

  這條熟悉的高鐵線路已陪伴崔烺奔波了4萬多公里。從事射頻消融工作16年的崔烺,是京保醫療協同的深度參與者,自2018年起便開啟了“雙城生活”。

  每週二、四齣門診,周三查房做手術,在保定的工作任務雖重但有條不紊。“崔主任,我們之前去北京找過您,今天特意來保定挂了您的號。”診室裏,一位年輕媽媽拿着孩子的病歷和檢查結果遞給崔烺。“這是典型的心室預激,是先天性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您下周帶孩子來做進一步檢查吧。在保定做手術比北京報銷比例高,環境也好,對你們更方便。”崔烺認真翻閱着病歷,對患兒媽媽説。2023年起,崔烺開始擔任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在保定順利開展了先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手術,極大提高了保定院區心臟內科診療水準。“我對這裡有很深的感情,保定已經成為我的半個家。”崔烺説。

  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前身是保定市兒童醫院,雖建院60多年,但因醫療水準滯後、專科人才短缺等問題,保定的很多患者還是捨近求遠到外地看病。2015年,保定市兒童醫院由北京兒童醫院託管,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首家跨省託管的公立醫療機構。十年來,共有420多位、2.1萬人次北京專家來到保定,診療患者5.4萬人次。僅2024年,北京專家門診診療患者15038例,會診住院疑難病例4059例,開展專家手術3033例。

  一條高鐵,縮短了京保間的時空距離;一場託管,打通了優質醫療資源流動的“動脈”。看得見、摸得着的協同實效,正不斷增強保定及周邊百姓的獲得感與認同感,成為京津冀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的生動注腳。(李如意 代欣璇)

  “移動觀景客廳”打開更多想像

  “這還是我認識的火車嗎?”近日,京津冀首列觀光旅游列車“星光·燕趙號”從北京站緩緩駛出,開往河北承德,三地旅游市場迎來了全新旅游産品。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先領域和基礎支撐。從“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設以來,三地基礎設施“硬聯通”的脈絡日漸清晰。“星光·燕趙號”的開行,則體現出另一層更富溫度、更具文化意涵的“軟聯通”邏輯。這趟列車採用班列式開行、點對點直達的運作模式,在旅途中準備了“燕趙佳膳”,精心策劃皮影、糖畫等非遺手工體驗,游客在車上便可了解目的地的人文風情。從“交通工具”蛻變為“移動觀景客廳”,在這樣“一站式”高品質旅游模式中,協同發展的“能見度”和“獲得感”顯著增強。

  火車旅游是當下旅游市場的熱門選項。火車迷群體尤其偏愛那些小眾線路,遼寧調兵山的“蒸汽機車節”吸引大量游客,“泰山黃河號”“京藏號”旅游專列一票難求……可以説,火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風景本身、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生活方式。此次“星光·燕趙號”的開行,正是京津冀地區對這一趨勢的積極回應。在車窗外移動的是風景,在車廂裏流動的是體驗,在車輪上旋轉的是創新,這樣的旅游形態,重新定義了出行的意義。

  依託京津冀三地的資源優勢,文旅産品的創新還大有文章可做。旅游列車只是一個起點, 啟發我們去思考更多跨區域、跨業態、跨場景的文旅融合路徑。北京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和強大的科教文創能力,天津具備獨特的近代城市風貌和運河文化底蘊,河北則分佈着眾多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跡,這些都是可以不斷挖掘、活化、融合的優質內容。相關部門不妨謀劃“工廠研學”“酒類暢飲”“遊船互通”等創新項目,讓文化動起來、旅游沉下去,真正打通從“資源”到“産品”、從“看風景”到“懂文化”的轉化鏈條,創造更多新的旅行需求,推動消費升級。

  旅游列車串聯的不只是景點,更是三地文旅協同的想像力。在京津冀這張區域協同版圖上,每一個景點、每一次出發,都蘊含着無窮潛力,可以書寫出更多美好篇章。(鮑南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