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日前發佈國內首個一站式具身智慧公共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將整合包括共性技術研發、數據採集訓練、中試驗證、軟硬體測試、産業應用在內的全鏈條服務能力。其中就包括正在建設的國內首個具身智慧機器人中試驗證基地,未來將具備年産5000台套的驗證能力。
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研發邁向多場景應用的過程中,需要行業級公共平臺提供統一服務。以往企業單打獨鬥各自研發,技術路線分散、研發重復效率低。這些技術一旦向行業開放,可以使其他開發者不用再從零構建底層系統,顯著降低開發門檻與周期,改善重復造輪子的問題。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在打造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開源社區,已經開源了本體方面的“天工”軟體開發文檔、結構設計文檔等關鍵技術資料,還有“天工”奔跑秘笈——運動控制框架,為具身智慧機器人在特種作業、智慧物流等複雜場景的規模化落地,構建了關鍵的技術底座。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説,未來還將逐步開源一系列核心演算法與工具,進一步開放和維護更多高品質數據集。
機器人想要更聰明,就得有高品質、場景化的數據。但行業仍面臨採整合本高、場景覆蓋單一等挑戰。據悉,創新中心正在打造業內首個整合真實場景需求與高保真倣真環境的具身智慧數據基地,與相關行業共建工業、商業、家庭等超10類實體訓練場景,提升機器人在真實作業中的場景適應能力。
在規模化量産方面,當前人形機器人還面臨標準化生産工序缺乏、專用設備缺失、應用測試不完善、生産成本高等問題。“我們正在建設國內首個具身智慧機器人中試驗證基地,架起實驗室創新與規模化量産之間的關鍵橋梁。”相關負責人説。
中試基地將部署高精度裝配系統,提升機器人本體的裝配精度與一致性。同時,構建覆蓋從組裝到測試全流程的智慧管控體系,實現生産品質的可量化監控與持續優化,助中小企業與科研團隊大幅降低工藝驗證、模組試製的硬體門檻與製造成本。
按照計劃,中試基地將通過年産5000台套的驗證能力,打通從實驗室樣機到規模量産的産業中斷點,加速具身智慧技術商業化進程。(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