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北京已進入夏季用水高峰期。汩汩而來的南水、密雲水庫水和本市地下水匯入北京各大水廠,水廠如“心臟”不停泵動,經多道工序凈化,將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送入配水管網,流入千家萬戶的水龍頭。
北京市水務局持續組織開展水質督查,對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端水等供水全流程進行檢測,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100余小區供水箱的水質檢測,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夏季城區用水量增近11%
當前,北京城區日供水能力為470萬立方米,夏季城區日平均供水量約340萬立方米,比全年日均供水量高出11%左右,到目前為止,2025年用水最高峰日為6月12日,市區供水量達到374.7萬立方米,後續隨着氣溫升高日供水量還將繼續攀升,北京市供水能力可滿足高峰用水需求。
走進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中心控制室,3位工作人員聚精會神盯着螢幕,查看制水各環節水質、水量、水壓等指標。第九水廠是北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71萬立方米。
夏日供水高峰期,水廠“智慧大腦”中心控制室更加繁忙。“夏季,‘南水’等地表水源一般藻類較多,我們會接到工藝調整指令,在預處理環節增加臭氧,增加混凝劑、消毒劑的投加率,讓水質安全過關。”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廠長龔德洪表示。
在制水車間,原水經過混合池、熟化池、沉澱池、煤濾池、活性炭濾池等區域,通過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四大工序,以及超濾膜、活性炭、紫外線等深度處理工藝為水質安全保駕護航,最終完成從原水到供水的“蛻變”,通過配水管網流向市民家中。
多渠道開展水質檢測
7月1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水質分析實驗室,檢測員王莉正利用酶底物法檢測取樣水中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含量,該檢測指標可以辨別水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
2025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負責北京城鎮區域水質督查檢測,水質檢測樣本選取覆蓋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二次供水等四種類型,供水運作全流程均有“水質體檢”。
近年來,水質檢測種類也越來越全面。2025年,北京市水質督查將完成近1500個水樣的檢測,檢測範圍包括全市全部城鄉供水廠、自建供水設施及350處村莊供水站和100處二次供水設施,上下半年各檢測一次,檢測指標7萬餘項次。“如果發現水質風險隱患,我們將及時通知相關單位、供水企業,尋找指標異常原因,調整出水工藝確保水質合格。”北京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副處長周政介紹。
生活飲用水水質網上可查
在北京市水務局官網,生活飲用水水質狀況每隔一季度公開一次。經查詢發現,包括微生物指標、消毒劑常規指標、放射性指標等在內的水檢測指標都已公開,市民可隨時查詢。當前,市區供水安全系數達到1.3,表明供水量充足穩定。全市供水管網環狀分佈,各主力水廠互聯互通,編織成網,有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近年來,本市相繼投産亦莊水廠、石景山水廠、良鄉水廠、昌平新城地表水廠、豐臺河西第三水廠等水廠,新增日供水能力115萬立方米。2025年,本市還將投産運作門城水廠,海淀溫泉水廠具備通水條件,全市日供水能力將超過1000萬立方米,為進一步提升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水準創造有利條件。(鬍子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