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規劃實施成果面向公眾展示 總規繪藍圖 變化在身邊

日期:2025-07-17 08:2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暑期來臨,位於前門東大街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迎來參觀熱潮,核心區控規實施成果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成果展等一批規劃實施成果在此向公眾展示。

  城市常住人口規模嚴格守住了2300萬“天花板”,一體化推進減量提質和重大項目建設,1100個公園讓北京成為“千園之城”……總體規劃實施以來,首都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型,首都發展格局實現歷史性變革。

  兩輪百萬畝造林增綠219萬畝

  步入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鎮館之寶”之一——“北京灣”青銅模型。這是一座半球形雕塑,按160000的比例真實再現北京小平原三面環山、形如海灣的地理環境特徵。

  “北京就是在這片‘北京灣’中孕育發展至今,有3000多年建城史、872年建都史。北京城的設計規劃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在副館長胡大欣的講解中,首都北京的規劃藍圖徐徐展開。

  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在市規劃展覽館二層展出的“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成果展(2021年版)”,採用“常設內容、動態更新”的方式,長期面向公眾開放。

  “展覽從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8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總體規劃實施成效。”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總工程師、總體規劃處處長馮雅薇介紹,圍繞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目標,市域綠色空間結構不斷實施完善。位於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的城市公園環建成公園超過100個,串起“綠色項鍊”;市域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實施,增綠219萬畝,相當於增加了200多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全市各類公園已達1100個。

  嚴格控制老城建設開發強度

  在市規劃展覽館一層,6月底開幕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實施成果展,展陳形式豐富多樣,吸引了不少市民。

  “把社區的小花園‘搬’到了展覽現場,這可是頭回見。”家住衚同的劉女士,平時喜歡擺弄花草,對於展廳裏的倣真花園場景十分喜愛。這是策展團隊在“民生重任,本固邦寧”展廳的一處巧思,展現的是天壇東裏小區、朝陽門街道等地的微花園探索。基於人口密集、老齡化嚴重、空間資源緊張等典型問題,核心區不斷開展特色化基礎設施建設,點滴變化就在市民身邊。

  據悉,2020年8月21日,核心區控規獲黨中央、國務院批復。隨後,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制兩輪核心區控規行動計劃,有序推動規劃實施。近五年來,市級機關第一批、第二批搬遷騰退辦公用房已完成移交,政務功能不斷向長安街集聚;老城建設開發強度得到嚴格控制,名城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中軸線申遺推動老城整體保護,歷史文化金名片更加閃亮。”首規委辦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處副處長嚴坤介紹,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後,核心區世界文化遺産數量增至4項,佔據全市總數的“半壁江山”。

  規劃引領一批重點項目建設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的第七版城市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實施以來,北京“四個中心”功能不斷優化提升,空間結構和佈局更加均衡,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再上新臺階,超大城市治理成果顯著。

  “在規劃引領下,北京一體化推進減量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規劃藍圖中的重點功能區逐步實現,也帶動一批高水準建築作品的設計建造。”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規劃實施一處副處長李文傑舉例,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南中軸地區博物館群、第四使館區、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主會場等突出“四個中心”功能;三城一區、雙奧建築賽後利用、麗澤金融商務區等突出超大城市功能完善和合理佈局;勁松北社區、成壽寺村集租房、中關村三小科技園分校、豐臺五幼河西分園、亮馬河景觀廊道等補齊民生短板,提升人居環境;溫榆河公園、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等推動城市空間和自然生態融合共生。

  除了一系列規劃實施成果展,市民還可以在市規劃展覽館看到北京中軸線模型、北京城市規劃沙盤模型、故宮木質模型等精美而恢宏的實體模型,更好地感受古都風韻和現代風貌。“多媒體影廳內還會定期播放數字影片《首都規劃》和《不朽之城》,介紹總規實施成果和北京城歷史,歡迎大家前來觀看。”胡大欣説。(陳雪檸)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