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人工智慧企業再迎發展新機遇

日期:2025-07-16 17:42    來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聯合發佈《北京市加快人工智慧賦能科學研究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全國首個科學智慧專項地方政策,北京搶抓科學智慧戰略發展機遇,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及産業高地加速邁進。作為首都高品質發展開路先鋒和高精尖産業主陣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人工智慧企業也將再迎發展新機遇。

  《行動計劃》描繪了未來三年北京市發展AI for Science的路線圖。以科學智慧前沿技術研發和深度應用為主線,圍繞關鍵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應用落地、創新生態營造四個維度,提出17項具體任務。

  其中,聚焦夯實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提出要構建開放共用的科學數據平臺:強化科學數據標準化建設,建立科學數據治理技術體系,發揮“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優勢,發展和應用區塊鏈等技術,引導數據可信流通交易。同時,搭建軟硬體協同與高度整合的算力平臺:加強高性能計算中心和雲計算服務平臺的統籌和建設,提升面向科學智慧領域供給能力;搭建異構算力統一調度平臺,滿足科學智慧多元化計算和靈活的資源分配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聚焦加速領域應用落地,提出推動AI加速基礎科學研究、推動AI技術賦能醫藥健康産業創新、推動AI技術加速新材料研發、推動AI賦能高端科學儀器創新、探索AI技術加速工業智慧化升級5項具體任務。明確要實施“人工智慧+醫藥健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鼓勵研發AI輔助診療、數字療法、醫用機器人等産品,推動醫療器械智慧化發展。實施“人工智慧+新材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鼓勵面向材料發現-設計-製備-表徵-測試-服役全流程,研發材料智慧設計方法,實現組分、配方、結構的設計與篩選,合成和製備工藝的多目標優化。鼓勵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科學儀器發展,集中攻關自動化智慧化電子顯微鏡、譜學儀器及高性能探測器等關鍵設備。鼓勵開發面向工業領域的垂類大模型,探索AI技術賦能工業生産、控制系統升級改造,提升軟體生態遷移效率。

  聚焦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提出要搭建科學智慧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大力吸引和培育創新人才、構建多渠道投融資服務體系、打造科學智慧産業集群、推動國際合作交流、構建開源開放生態體系。

  根據《行動計劃》,北京到2027年,將建成科學基礎大模型,建設不少於10個高品質科學數據庫,服務不少於1000萬用戶,推動在不少於5個領域開展深度應用,形成8個以上標桿應用案例,搭建共性服務創新平臺,引進培育一批複合型創新人才,構建多渠道投融資服務體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營造開源開放生態,推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北京經開區緊抓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契機,依託堅實的高精尖産業基礎、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以及精準有力的專項政策,加快建設全域人工智慧之城。目前已建成北京最大、全國領先的北京亦莊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超萬P高性能智慧算力投入使用;緊盯人工智慧産業關鍵環節加強拓鏈補鏈強鏈,圍繞人工智慧的全産業鏈,加大底層晶片、軟體框架、行業模型、數據治理等項目招引培育力度,人工智慧産業鏈聚集企業500余家。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級概念推動人工智慧場景應用的區域,構建場景開放體系,採取“揭榜挂帥”機制,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開放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和大模型應用,目前已挖掘45個領域,100余個場景。

  根據北京經開區2025年上半年發佈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加快建設全域人工智慧之城的實施方案(2025)》,到2025年底,北京經開區將建成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産業生態集群,面向社會開放100個標誌性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聚集人工智慧産業鏈核心企業600家,實現人工智慧産業規模突破800億元。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