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對外發佈,共推出24項任務推動居民增收減負,並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方案》提出,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場總消費額年均增長5%左右,打造2至3個千億級文商旅體融合消費新地標,在全球消費市場的輻射帶動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和創新引領能力進一步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取得新突破。
促進二手房二手車便利交易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為推動居民增收減負,《方案》提出,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高品質充分就業推動城鄉居民持續增收。本市將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同時,拓寬財産性收入渠道,支援證券交易所、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豐富交易産品類型,鼓勵上市公司合理提高分紅率,推動資産管理機構豐富投資産品供給,拓寬居民財富管理渠道。
《方案》提出了優化住房消費新供給方面的多項舉措。目前,市民在購買新房時,付完款網簽後才能辦理公積金提取,不少購房者一直期望能夠直接提取公積金賬戶的餘額用作購房款。《方案》提出,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促進作用,支援繳存人在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的同時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此外,在已實施二手房交易商貸“帶押過戶”的基礎上,北京還將研究制定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帶押過戶”政策,並開展相關業務,這將給二手房交易雙方帶來更大便利。
《方案》還明確,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和就業密集地區供應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鼓勵建設智慧社區,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發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
在汽車消費領域,《方案》提出,優化小客車指標配置,更好地服務家庭用車需求;培育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持續落實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異地交易登記等便利化措施;加強汽車領域資訊共用,支援第三方二手車資訊查詢平臺發展,促進二手車放心便利交易。此外,將拓展汽車改裝、租賃、賽事及房車露營等汽車後市場消費,在京津冀範圍策劃組織新能源汽車系列賽事,激發新能源汽車消費活力。
優化體驗培育消費新引擎
近兩年,“穀子經濟”成為消費領域的新增長點。《方案》特別提到,規範發展“穀子經濟”,鼓勵創作優質動漫産品,打造二次元和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援國潮品牌出海開拓市場。
《方案》提出,培育美麗健康消費新引擎,新增16個中醫藥文旅消費建設單位,推出一批健康旅游線路。同時,在京打造“未來美城”産業集聚區,聚焦化粧品、醫療美容等領域推出一批改革舉措,吸引國內外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優先向“未來美城”佈局,加強“京粧”品牌培育工作。
據悉,截至2025年6月,全市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達307家,其中網際網路醫院102家。2025年上半年,全市網際網路診療量111.59萬人次,同比增長44.98%。下一步,北京將持續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建設全民健康資訊平臺,深化醫療大數據應用,培育健康體檢、諮詢、管理等新型服務業態。
北京還將打造旅游消費新場景,通過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推進環球影城二期、“兩園一河”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出中軸線等世界文化遺産旅游産品,以及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帶主題旅游線路;打造鄉村旅游集聚區,加力支援一批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鄉村旅游配套設施短板,發展“民宿+”特色産品,提升“長城人家”等民宿品牌影響力;梳理公園存量空間設施資源,引入連鎖化、品牌化商業運營主體。
提升“雙樞紐”機場消費能級
《方案》聚焦消費領域裉節難點,着力推動完善區域配套商業設施。一方面,鼓勵商業物業産權方引入專業運營主體,推動閒置公共資源商業化運營,鼓勵“前店後倉”等模式創新,通過示範案例加強對建設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的指導。另一方面,支援商業場所及周邊區域品質提升,研究將商業活動納入公共服務事項,加強站城一體化設計,拓展軌道交通站點商業業態,推動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區域閒置低效場館、老舊廠房改造,植入“體育+”“親子+”“文化+”等業態。
“雙樞紐”消費能級也將進一步提升。北京將發揮機場對要素資源的匯集作用,打造國際消費橋頭堡,加快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國際消費樞紐項目,建設“功能+場景+體驗”的世界級商貿旅游綜合體。同時,支援市內免稅店、口岸免稅店擴大國貨精品銷售,拓展跨境電商即買即提試點業務,優化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産品試點清單。
作為“雙奧之城”,北京將提高奧運場館利用率,培育場館綜合運營服務商,做好賽後利用和全時全季運營,重點培育20項國際頂級賽事、30項高商業價值賽事、50項本土影響力賽事,加快形成“雙奧100”精品賽事體系,推進雙奧國際賽事名城建設。
北京還將持續提高濱水空間開放共用和運營管理水準。近年來,北京持續擴大河湖空間開放共用,已完成南旱河、通惠渠等10項河湖提升工程,新增慢行系統70公里,潮白河順義段正式通航。2025年,還將實現溫榆河公園二期、宋莊蓄滯洪區二期等工程對外開放,打造“兩園一河”、北運河等一批水岸公共空間,加快實施“點靚涼水河”二期等一批濱水空間提升工程,為市民提供更多親水休閒好去處。(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