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從“交通大家談”節目獲悉,近年來,本市電動自行車註冊登記量年均增長100萬輛左右。數量龐大的電動自行車,給市民出行帶來便利,但越來越多的違停電動自行車也給城市治理帶來了巨大挑戰。為提升非機動車停放空間,本市拆除地鐵站周邊圍欄10458延米。同時,試點利用交通違法高清探頭,對電動自行車闖燈、逆行等違法行為進行抓拍。
高清探頭抓拍電動自行車違法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試點針對電動自行車的非現場執法。在市區部分路口安裝、升級非機動車交通違法高清探頭,綜合利用圖像識別等技術,自動識別闖燈、逆行、佔用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通過發送違法告知短信等方式,通知當事人接受處罰。
圍繞外賣、即時配送等電動自行車集中使用企業,交管部門會同市委網信辦開展“清朗·網路平臺演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對網民舉報線索開展監測核實,督促存在問題的網站平臺及時整改。會同商務等行業主管部門,完善交通違法資訊互通、通報約談等機制,共同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此外,商務、市場監管、城市管理、公安交管部門和屬地綜治力量共同執法,先後對京東閃送、物美超市、永輝超市等外賣即時配送企業站點開展整治,查扣拼改裝電動自行車,對違法行為人給予高限處罰。
增非機動車停車位2.35萬個
“當前,由於電動自行車停車供需矛盾突出,現有的停放設施難以滿足市民的停車需求。現有法規對電動自行車違停行為的處罰規定還不夠完善,執法難度較大。”市交通委員會靜態交通管理處副處長趙寒露介紹。
借助《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修訂的契機,市交通委提出應明確電動自行車的停放要求及相關法律責任,從源頭上規範電動自行車的停車管理。
2025年,市交通委確定50處軌道站點及40處“學醫景商”點位,作為非機動車秩序年度治理重點。截至目前,64個重點點位已完成治理,累計挖潛增設非機動車停車位2.35萬個。
為規範軌道站點周邊秩序,本市按照“應拆盡拆”的原則,累計拆除軌道站點周邊圍欄10458延米,進一步提高空間利用率。同時,持續開展軌道站點周邊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專項巡查調度,在通勤高峰時段,利用行業視頻平臺進行視頻巡檢和調度,着重排查佔壓盲道、侵佔非機動車道等違法停放現象。
嚴查“源頭改裝"流動銷售點
改裝電動自行車中,最嚴重的是個別違規生産企業“源頭改裝”。
2025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暗查暗訪,發現22處問題流動銷售點位,均已通報屬地清理處置。同時,會同公安部門搗毀2處倉儲“黑窩點”,查扣違規車輛265輛,查扣偽造車輛號牌及行駛證29副。
2025年7、8兩個月,相關部門將開展專項檢查行動,重點檢查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是否存在“解限速”、更換大容量蓄電池等問題,查辦、曝光一批典型案件。
為實施精準監管,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交管部門密切協作,實現本市電動自行車産品目錄管理系統和登記上牌系統互聯互通,通過目錄管理系統對正規渠道銷售車輛逐輛採集資訊,並推送公安交管部門登記上牌系統,未填報資訊的車輛禁止在京登記上牌,實現“一車一池一充一碼”精準監管。
此外,嚴格目錄管理。對部分摩托化、大型化電動自行車在目錄申報審核階段予以攔截。將抽檢不合格等問題車型及時退出目錄,並引導企業主動退出老舊車型。
建充電介面137.9萬個
市城市管理委車用能源站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深入分析市民訴求,針對充電難問題,梳理充電設施空白點位、不足點位,編制工作臺賬,建立“分級上賬、動態調整、精準指導、跟蹤督辦”的工作機制。
截至目前,全市以滿足市民充電需要為目標,以居住區為重點,累計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介面137.9萬個,消除空白點位421處、不足點位4409處,電動自行車室外充電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24年,電動自行車室內火災2起,同比大幅下降。2025年以來,暫未發生電動自行車室內火災,未發生因充電設施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
除了讓大家“有地充”,本市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等專項工作統籌推進。相關部門聯手開展軌道交通站點綜合整治,已在西城區鼓樓大街地鐵站周邊等具備條件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區域建設充電設施,與居住區充電設施形成互補。(孫宏陽)
蓮芳橋橋下空間完成改造,共增設4處社會停車場。(鄧偉 攝)
相關新聞
石景山蓮芳橋下增百餘車位
近日,石景山區4處橋下空間完成整治提升,通過交通優化、功能挖潛、生態美化等多項舉措,實現區域交通效率與城市出行品質雙提升。其中,蓮芳橋橋下空間完成改造,共增設4處社會停車場,可提供110余個停車位,同時還推出居民停車錯時共用服務,緩解周邊停車壓力。
蓮芳橋下,嶄新施劃的停車位平整乾淨美觀,過去公共設施破損銹蝕、飛線交織、廢舊雜物堆積等問題得到解決,橋下空間變得十分清爽。
石景山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説,改造過程中除開闢停車場,交通流線也得到優化。蓮芳橋緊鄰西五環路,交通流量大,據統計,其西進口高峰小時車流量達816輛,掉頭車輛達312輛,常因掉頭車排隊影響道路通行效率。此次改造工程在橋下原有掉頭口西側開闢限高3米的掉頭新通道,提前分流小型車輛,並實施“借道左轉”,將西進口三車道拓展為四車道,從而大幅提升車輛通行效率。
功能優化提升的同時,蓮芳橋下空間也變得“美”起來,本次改造還對橋下閒置空間實施見縫插綠、立體綠化,砌築花池260米,路緣石整齊砌築1060米,鋪設草坪150平方米。後續還將根據季節栽植不同花卉,實現交通、服務與環境的融合提升,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在新首鋼大橋的東側橋下,2.3萬平方米的城市空間被改造為集運動、休閒、文化於一體的活力空間。場地內增設了籃球場、足球場、健身設施、綜合體育活動場地等,規劃了適合各年齡段的活動區域,未來還將舉辦多元戶外文化活動,打造網紅打卡地與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此外,石景山區還對六環路雙峪橋、S1線金安橋至四道橋區間的橋下空間進行改造提升,拆除過去共8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拆除護欄209個,整治飛線40米,進一步平整地面、補齊安防設施等。目前,兩處橋下空間均為空閒狀態,按照一橋一策實施方案,未來六環路雙峪橋下將改造為環衛站點,金安橋至四道橋區間的橋下空間將改造為停車場。(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