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取得顯著成績。7月4日,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舉辦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與經濟安全”專題論壇上,《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5》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突破52%,數字技術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球城市首位,數字貿易港功能持續強化,正在為全球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北京方案”。
報告由首經貿數字經濟交叉學科平臺團隊撰寫,系統梳理了北京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結構格局、增長動能和制度保障等,聚焦北京在全球數字化進程中的定位、路徑與突破,力求為北京構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決策參考和戰略支撐。首經貿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平介紹,報告結果顯示,北京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人工智慧、區塊鏈、信創、工業網際網路等核心産業,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數字經濟政策支援力度日益增強,數字創新技術頻發,數字經濟體量高速增長,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核心競爭力優勢明顯。
北京市與上海市、杭州市、廣州市、深圳市等全國主要城市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在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北京人才儲備與創新成果全國領先,軟體産業生態優勢突出,數字經濟基礎環境建設綜合指數穩步上升;在數字産業化方面,北京穩居全國前列,憑藉軟體服務與數字技術應用雙輪驅動,綜合實力強勁,但硬體製造與數據要素市場化較弱;在産業數字化方面,北京依託龐大的産業規模,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佔據絕對領先地位。
報告也針對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的數字技術原始創新體系化不足、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存在制度性梗阻等問題,提出了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優化人才政策等建議。李平表示,報告團隊將持續追蹤數字技術革命與制度創新的動態演進,深化人工智慧倫理治理、數字碳中和路徑等前沿領域的研究。
專題論壇還發佈了《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研究報告(2025)》、北京數字經濟發展評價可視化平臺兩項成果,成立了中國數字經濟聯盟。該聯盟由清華大學和首經貿共同牽頭、聯合全國四十多家相關領域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及企業成立,將為北京建設全國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智力支撐。(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