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將滿一周年。7月4日,伴隨着曲調悠揚的西河大鼓,北京市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百姓+文藝”特色宣講團走進天壇公園神樂署,在北京中軸線上展開了一場專題宣講。
2024年7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首都文物人歷經12載,終於成功推動北京中軸線申遺,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辦公室幹部張欣雨就是其中一員。在直播螢幕前,當大會主席夏爾瑪敲下木槌,用中文説出“祝賀你,中國”,她與同事相擁而泣。
正陽橋鎮水獸的考古發掘、萬寧橋的保護修繕、老城改造重現“銀錠觀山”盛景……“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説它長也不長,騎車50分鐘就能逛完;説它短也不短,申遺之路,我們走了整整12年。”張欣雨娓娓道來,帶領觀眾“重走”了北京中軸線申遺之路。北京曲藝團的演員則用一段西河大鼓《春歸燕》,以北京雨燕的視角,串起了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地標,將前門街市的繁華景象、故宮建築的雄偉和鐘鼓樓的鐘聲相融。
提綱挈領的理論宣講,對百姓宣講和文藝宣講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昇華。“北京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産數量最多的城市,其中,北京中軸線是中華文明突出特徵的重要標識。”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高福美説,北京中軸線是歷史之軸,也是發展之軸、未來之軸,隨着時代變遷,它的文化內涵正在日益豐富。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利用的新起點。高福美表示,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首都的職責,實現文物的長久保護和活化利用則是更重要的目標,從而續寫歷史文化遺産永續傳承的時代篇章。
“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居民,這次活動讓我對中軸線産生了更深的情感共鳴。”祈谷社區居民查哲説,“未來,我將積極宣傳中軸線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它、熱愛它,為這條千年文脈的延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東城區天壇街道工委副書記李強表示,作為“天壇人”,他將和同事一道,充分發揮街道坐擁北京中軸線與天壇公園兩大世界文化遺産的優勢,積極投身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實踐之中。
本場活動是北京市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百姓+文藝”特色宣講活動本輪巡講的收官場次。這支宣講隊伍由首都高校教師、社科理論專家、百姓宣講市級示範團宣講員和北京曲藝團演員共26人組成,巡講期間,他們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歷史文化遺産保護、長城文化等主題,走進基層一線,共開展了17場沉浸式、互動式宣講。(劉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