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7月3日從“兩區”建設五周年自貿試驗區專場新聞發佈會獲悉,“兩區”建設以來,北京自貿試驗區開展一系列先行先試,改革創新成果豐碩,為首都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科技創新片區形成引領性成果
在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制度型開放、産業集聚、平臺建設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關村積體電路設計園匯聚兆易創新、地平線等重點企業,晶片設計産業規模居北京前列;率先建成北京最大、國內領先的超大規模高性能單體智算集群,有力支撐各類創新主體萬億參數級通用基礎大模型一體化訓練和推理……作為首都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海淀已形成1個萬億級、4個千億級産業集群,預計到2027年,千億級産業集群將超過7個。
緊扣科技創新片區戰略定位,昌平區聚焦醫藥健康等優勢領域,形成了一批首創性、引領性成果。醫藥健康領域,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落成啟用,完成全國首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試點任務;合成生物製造領域,微元合成以“一步發酵法生物合成工藝”生産的阿洛酮糖獲批上市,吉態來博在“二氧化碳合成飼料蛋白”領域實現從技術到産業的突破……
當前,昌平組團已集聚昌平實驗室、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等10余家高水準研發機構,近年來新增科學家創辦的企業112家。2000余家醫藥健康領域企業聚集,帶動全區醫藥健康産業收入突破千億元累計獲批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524張,其中創新醫療器械32個,佔全市40%以上。
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創新成果豐碩
在北京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改革創新成果同樣豐碩。
落地中國-新加坡首個全環節跨境貿易數字化實單試點,首次實現真實貿易場景的全環節數字化;在全市率先開展國際收支便利化全環節改革試點工作,提升跨境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落地全市首家自貿試驗區銀行、證券及保險行業專營機構,開展全國首批跨境資金池本外幣一體化試點……五年來,朝陽組團所在的CBD功能區累計新設企業近6萬家,擁有外資機構1萬多家,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2家,佔全市近一半。
在順義組團,天竺綜保區建設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成效顯現,2024年園區罕見病藥品進口達37種,同比增長95%,進口貨值217.5億元,同比增長37.7%,進口規模佔全國罕見病藥品進口的四成以上。中德産業園成為全國唯一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集聚賓士、寶馬、博世、威樂等優質德企120余家,年産業規模達400億元。
通州組團則聚焦綠色金融、環境社會治理、城市科技與創意設計等重點領域,立足運河商務區和張家灣設計小鎮周邊可利用的産業空間10.87平方公里,打造“綠色自貿”“創意自貿”“協同自貿”三大自貿品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綠色價格認證研究中心等綠色示範平臺紛紛落地,截至6月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超210萬噸,累計成交額破1.8億元。
高端産業片區開放發展活力盡顯
“兩區”建設以來,北京自貿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開放發展活力盡顯。
2019年8月,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掛牌,包含臨空區禮賢區域9.97平方公里。2020年9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掛牌,包含臨空區榆垡區域10.36平方公里。自此,大興區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省市自貿試驗區政策的區域。
圍繞臨空區特色産業發展方向,雙自貿區域累計引入市場主體7800余家,註冊資本達1300多億元,其中外資企業360多家;累計實現總營業收入約1500億元,外貿進出口額11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實現全口徑稅收40多億元。目前,區域內已建成自貿區創新中心、56度玫瑰園、綜保區公共庫及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孵化器等産業載體,年內再生醫學産業園、國際航空總部園兩個項目將竣工。
亦莊組團以高精尖産業開放發展為特色,在數據跨境、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商業航太等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獲批全國首個外資企業幹細胞及基因診斷技術研發經營資質;在全市率先實現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場景落地;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太科研生産基地“北京火箭街區”;掛牌全市唯一類人機器人未來産業育新基地……目前,亦莊的外資研發中心佔全市的三分之一,成為外資企業研發首選地。2024年,亦莊組團完成實際利用外資12.64億美元,佔全市自貿區利用外資額的43.8%。(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