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近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啟動,集中展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成就,切實強信心、鼓實勁、激活力、促發展。其中,第一批次陸續深入北京、廣東、安徽開展集中調研採訪。
北京市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和人才資源,正在全力打造國際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此次調研路線點位豐富、內容前沿、科技味十足,涉及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商業航太、生物醫藥等眾多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領域。
在調研中發現,法治保障已成為解碼這片創新沃土活力發展的核心密碼之一。有着三千餘年建城史的北京,正以法治為帆、創新為槳,在政策服務的精準供給裏、在司法建議的推動完善中、在地方立法的法治保障下,煥發着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
法治賦能智慧駕駛創新
“嚴守個人隱私、謹防電信詐騙”“稅收、法治、公平”……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無人巡邏宣防車與無人稅收普法車,如同孜孜不倦的法治使者,穿梭於大街小巷。
這些“移動普法員”的高效運作,正是首都以法治賦能智慧出行創新的生動縮影。
據了解,歷經多年深耕,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已完成3.0階段建設任務,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路側基礎設施智慧化部署全面鋪開。全國首個集“車、路、雲、網、圖”五大體系於一體的城市級工程實驗平臺在此落成,憑藉國際領先的技術水準,為自動駕駛企業免費敞開基礎設施支撐的大門。
在北京市房山區,B19無人駕駛巴士平穩地行駛着,其流暢的操作宛如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這輛巴士由北京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馭勢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如今,這些“AI司機”已走出國門,超20個海內外機場裏均有它的身影。
在這場智行創新的征程中,法治的助推作用貫穿始終。
此前,北京知識産權法院在審理一起涉及自動駕駛服務國際化公司的案件時,注意到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在商業化落地、數據安全和知識産權保護等環節存在制約瓶頸。經深入調研,法院向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發出司法建議書。結合這份司法建議,北京研究制定了智慧網聯汽車數據安全監管方面的相關政策,成功填補相關行業漏洞,營造出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此外,2025年4月起施行的《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標誌着北京自動駕駛的創新與應用正式從“政策試點”邁向“法治範式”。該條例明確釋放積極信號,支援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開展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保駕護航。
“良好的法治保障和營商環境,可以讓示範區和相關企業更專注於技術創新與迭代。”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汽車與交通産業處副處長孫全勝説,北京以法治思維破解自動駕駛領域“技術創新與規則滯後”的矛盾,為全國自動駕駛立法提供了“北京樣本”。
精準法律服務對接發展所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
在首鋼一高爐·SoReal科幻樂園,這座國內首個由工業遺存改造而成的全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題科幻綜合體,通過“5G+XR”技術為百年鋼鐵注入數字靈魂,成功塑造“科技+文化+消費”融合發展新標桿。截至目前,北京市集聚近800家科幻企業,2024年産業規模達480億元,以石景山區首鋼園為代表的科幻産業集聚區加速成型。
這些酷炫科幻場景的背後,同樣藏着法治的“守護力”。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不僅走進中國科幻大會提供“面對面”普法,還在科創園區設立“科幻技術司法保護聯絡點”,在日常提供“科幻游戲企業法律體檢”專項服務,針對模倣抄襲、非法獲取游戲代碼等提出針對性建議,並通過發佈“科幻游戲IP全生命周期保護指南”,將司法保護延伸至創意孵化、IP開發、衍生品授權等各個環節,被企業譽為“科幻産業發展的法治寶典”。
北京懷柔科學城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地,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之一。
據了解,懷柔科學城作為原始創新成果技術引領新高地,堅持邊建設、邊運作、邊産出,發揮設施平臺載體優勢和高校院所資源優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51項,産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項,在懷柔的創新主體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3項、2023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6項。
據懷柔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懷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蘭雄景介紹,懷柔科學城以平臺引人、科學家帶人、高校育人、環境留人,既聚人氣,也聚科研氣,打造科學家的“一生之城”。
為科創企業和科學家們提供法律服務,如今也日益成為首都司法行政系統的日常工作。2025年3月,懷柔區司法局聯合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舉辦懷柔科學城第十七期高端公益法律服務講座,以“強化知識産權保護與運用”為核心,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剖析等形式,系統提升市場主體對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權益的保護意識,為科研成果轉化築牢法治屏障。2025年5月,懷柔區司法局依託高校資源,組建“涉外律師團”,進一步補充懷柔區涉外法治人才以及知識産權法律保護人才,為科學城國際化發展注入法治活力。
優化創業生態系統支援創新
調研期間,恰逢《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2025》公佈,該報告顯示,北京排名較上一年度提升3位,成為中國唯一進入全球前五的城市。政府的有力支援、頂尖高校的智力支撐以及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是北京創業生態系統創新發展的強勁引擎。
據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以來,北京市強化政府投資對新動能的引導培育。出臺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若干措施,近兩年每年安排超百億政府投資,圍繞創新端、産業端和消費端發力,引導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集聚效應強、乘數效應高、外溢效應好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同時強化對企服務力度。以首善標準的“北京服務”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近5年來連續實施營商環境務實舉措超過1500項。不斷完善企業“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將獨角獸、專精特新等高成長潛力企業納入“服務包”開展專板服務。
“小米汽車的成功,離不開北京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各級政府提供首善標準、國際一流的“北京服務”,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大前提。
在藍箭航太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太)展廳,“政策支援”墻位列中心,從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培育一批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商業航太、北斗應用、新型儲能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到北京發佈相關行動方案將商業航太企業納入政府“服務包”,再到政府為藍箭航太等公司規劃建設的全科研産業鏈“火箭大街”,正一步步讓政策條文變成企業發展觸手可及的營商環境。
在北京亦莊,探訪了北京機器人産業發展現狀與最新成果。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北京市促進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陸續出臺,為北京機器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基礎。作為北京高精尖發展主陣地和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永久舉辦地,亦莊目前已集聚機器人及具身智慧生態企業300余家,成為北京市重要的機器人産業集聚區。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節點,北京正以法治護航創新的實踐樹起全國標桿。未來,北京將繼續以法治為筆,推動每一個科創細胞在法治生態中迸發活力,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賽道上跑出“北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