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我先行 綠水青山繪新篇——第十二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全面展示北京市踐行“兩山”理念成果 生動講述美麗北京故事

日期:2025-06-30 09:35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冬有冬的雪花,春有春的草綠……”近日,第十二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在兒童大合唱聲中徐徐拉開序幕。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本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以下簡稱“文化周”)以“美麗中國我先行”為主題,以“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北京”為主線,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等9家單位聯合主辦。5月30日至6月7日,共開展13項生態文化主題宣傳和公益環保實踐活動,邀約公眾為美麗北京加油,大力倡導做美麗中國先行者。

  向全市公眾發出綠色邀約:加入美麗中國我先行隊伍

  “北京的山,美得詩情畫意……北京的水,美得柔情萬種……”

  “山更青啊水更綠,讓中國更美麗……”

  在文化周開幕式上,一個個節目精彩紛呈,一句句臺詞如春風拂面。新任北京生態環境公益大使阿龍、邵天帥,演員趙嶺、晏積瑄等眾多知名人士與市生態環境領域的代表聚焦文化周主題,在《讓中國更美麗》《山河如畫》《青山有“價” 綠水含“金”》等精彩紛呈的節目裏,用舞臺藝術生動詮釋了“美麗中國我先行”主題形象。

  “我和同事們一直在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首都的生態文明建設。我會繼續講好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大事小情,和市民朋友們一起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守護好咱北京的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

  “今後我要用崑曲藝術展現好北京生態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子孫後代能在昆腔雅韻裏聽見綠色北京。”

  作為新任北京生態環境公益大使,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阿龍和北方崑曲劇院藝術家邵天帥在開幕式受聘儀式上表達了他們為美麗北京加油的美好心願。

  環保,不止今天,而是生活中的每一天。

  “節能減排,從我做起……”

  “參與環保實踐,共護綠水青山……”

  李楊薇、孫揚、蔡祥麟、春妮、聶一菁等往屆公益大使與阿龍、邵天帥一起,在“環保天天行”話題互動中,向市民發出綠色邀約,從生活點滴做起,做美麗中國先行者。

  “北京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需要匯集社會各界力量和智慧,在此,誠邀社會各界朋友繼續勠力同心、攜手同行,用每個人的點滴行動,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在文化周開幕式上向社會各界發出邀約。

  回望“兩山”理論二十年:北京踐行碩果知多少

  “延慶是個好地方!咱們延慶獲得了北京市首個‘中國天然氧吧’稱號,一大批氫能、風能、太陽能等綠色動能産業集群在這裡安家落戶……”

  “密雲被稱為‘國際最佳休閒宜居名區’,今天大家要探訪的蜜蜂大世界、極星現代農業産業園、古北水鎮等特色園區都是市民休閒度假喜歡來的地方……”

  文化周期間,由環保人士、志願者、社會公眾組成的環保觀察團,實地探訪了“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延慶區和密雲區,現場感受北京綠色生態魅力和高品質發展成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以來,北京先後有延慶、門頭溝、密雲、懷柔、平谷、豐臺、昌平7個區成功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目前,全市已有9個區獲得14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稱號。

  20年來,“兩山”理念踐行碩果纍纍。

  現如今,北京藍天常在,空氣常新。多年來全市堅持“一微克”行動,以“繡花功夫”深入治理大氣污染問題,2024年,優良天數達290天,創歷年最多。與2013年相比,PM2.5年均濃度下降了65.9%。

  現如今,北京水清岸綠,碧水長流。多年來全市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治理,2024年,動態消除劣V類水體,五大河流連續4年貫通入海。與2013年相比,優良水質河長佔比增加近4成。密雲水庫、雁棲湖、清河榮獲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現如今,北京沃土生金,生機勃勃。多年來全市堅持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三地”齊抓共管。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原東方化工廠、首鋼老工業園區等一批地塊經生態修復後,由“工業傷疤”成為“城市綠肺”或奧運場地。

  不僅如此,“兩山”理念踐行成果還更多地體現在北京綠色發展、萬物共生等方面。

  能源更清潔——北京率先推行“煤改電”“煤改氣”,煤炭消費總量由2012年的2180萬噸降到2024年的60萬噸以內,優質能源佔比達99%。

  産業更優化——全市綠色企業達763家、佔比18.5%,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全市經濟比重分別達30.0%、25.1%,第三産業比重穩定達80%以上。

  交通更低碳——累計淘汰老舊車300多萬輛、推廣新能源車突破100萬輛,新能源及國五以上汽車佔比超過80%、車型結構全國最優,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5.6%。

  建築更節能——出臺《北京市建築綠色發展條例》,節能建築佔全部既有民用建築總量超過80%,居全國之首。

  規劃更科學——全市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市域總面積的27.5%,生態涵養區面積超過市域面積的2/3,成為首都“後花園”“大氧吧”。

  協同更緊密——京津冀三地建立生態環境治理聯防聯控機制,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合力打造遷徙生命通道與綠色屏障,京津冀鳥類品種佔全國總數的約40%。

  發展更綠色——在綠色發展引領下,持續實施綠色能源、綠色産業、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金融有關方案,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之路。

  生態更宜居——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為71.4,建立5類79處自然保護地,7121種動植物在北京安家。北京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在六五環境日北京主場活動圓桌訪談中,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負責人介紹了北京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的創新實踐:“北京市把‘綠視率’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對居民來説可是件實實在在的好事!簡單説,‘綠視率’就是人視野裏綠色植物的佔比,這直接關係到居民每天抬頭低頭能不能看見綠色、呼吸到新鮮空氣,心情舒不舒暢,讓居民感受到‘綠在身邊’的幸福。”

  北京生態成果也“火”到了國際上!2024年10月,北京市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門頭溝區入選“自然城市”平臺,懷柔雁棲湖成為國際“會客廳”。在國際生態會議上,常能聽到“北京經驗”——比如在全國率先制定以生態保護為導向的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核算方案。

  六五環境日北京主場活動所在地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就是“兩山”理念踐行標誌性成果之一。

  豐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從曾經的批發市場與物流倉儲聚集區,到現如今首都中心城區最大綠色開放空間,這裡恢復了多種生態環境,成為“首都南部結構性生態綠肺”,每年固碳2.16萬噸,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野生鳥類種群數量從2021年的81種增長至2024年底的117種。經濟文化融合成效顯著,燕景臺觀景網紅打卡地、遼金禦道文化及休閒商業、國際會議中心産業佈局等,較好地帶動了南中軸地區的價值躍升。目前,豐台區正在打造“生態軸+文化軸+未來軸”三重功能的綠美中軸線。

  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保護與治理,到城區見縫插綠;從PM2.5“微克攻堅”,到國際舞臺上的“中國智慧”,北京用行動證明:超大城市也能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未來,北京還會接着往更深處走——軌道上的綠色交通網會更密,花園城市的細節會更精,國際生態合作會更廣。

  搭建公眾多元參與平臺:沉浸式體驗“我AI美麗北京”活動

  本屆文化周從“兩山成果展示、生態文化傳承、相約全民參與”三個方面展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來北京的實踐成果,講述美麗北京生態故事,搭建公眾多元參與平臺,讓市民能以沉浸式體驗方式加入美麗北京建設全民行動中來。

  “我AI美麗北京”是本屆文化周的一項創意活動,也是廣大市民參與眾多活動的核心話題引領。

  “本屆文化周恰逢端午節和‘六一’兒童節,為更好地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生態文化之美,我們在組織開展好傳統項目的同時,新增了“我AI美麗北京”創意畫、“山水相約”微網志互動話題等活動,增強活動的融合性、科技性、趣味性、互動性,讓廣大市民在沉浸式體驗中領略美麗北京建設成果,激發廣大市民爭當美麗中國先行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負責人表示,今年文化周持續時間較長,活動內容豐富,參與人數創歷屆新高。

  “萬水千山‘粽’是情,好山好水愛北京——生成一幅帶有生態美景的端午節創意畫。”當市民李女士在手機裏把這條“我AI美麗北京”創意指令發到AI工具時,便立刻得到了一幅“粽子娃娃”在綠水青山間賽龍舟的創意畫。“太美啦!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要把這個創意分享給我的孩子和更多的人,大家一齊AI北京。”她開心地把這張創意畫發到了社交平臺話題互動裏。

  “我AI美麗北京”創意畫活動啟動以來,“京環之聲”微網志收到近1300名用戶參與投稿,累計發佈AI作品近1900幅,6月4日登上微網志同城熱搜榜。另一項“山水相約”圖文創意海報話題互動活動也吸引了眾多市民朋友參與。

  “我AI美麗北京”與“山水相約”讓眾多市民流連忘返,而“環保設施環游記”活動則讓更多市民大開眼界。

  當下,北京還有沒有水泥廠?城市建設用到的水泥是從哪來的?不少市民對此有着同樣的疑問。6月2日,本屆文化周“環保設施環游記”活動通過線上直播向公眾揭開了謎底。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的鏡頭一起來探訪水泥廠是如何實現‘吃灰吐金的’。”在“環保設施環游記”活動中,主持人用鏡頭帶領公眾參觀了北京市第一家建材行業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的單位——北京金隅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全密閉生産水泥流程。

  不少市民認為環保設施與自己無關,其實不然。環保設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於改善環境品質具有基礎性作用。北京市目前開放的環保設施單位涵蓋五大類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以及建材行業環保設施。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

  文化周期間,主辦單位向包括北京金隅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新一批7家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授牌,全市有66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向公眾免費開放。

  如果説參觀環保設施是一項沉浸式的環保科普學習體驗活動,那麼,中小學生生態環保主題演講則是“小手拉大手”的實踐活動。

  6月7日,在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舉辦的“我愛地球媽媽”全市中小學生演講決賽現場,47名選手以“古都生態韻 少年環保行”為主題,從不同方面展示了北京市中小學生積極踐行“美麗中國我先行”的精神風貌和新生力量。

  北京市昌平區第二中學學生王煊伊的“古樹搶救小分隊”、北京市第四中學學生譚謝梓寞的“海綿少年團”、北京市十一學校順義學校學生董蕓瑄的“微型紫禁城排水系統”、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生張琬萌“燕京八絕”技藝的實踐及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小學部五年級學生張靖茹的大運河非遺文化宣講、北京市石景山區古城中心小學學生盧清寧發現法海禪寺壁畫之美、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學生梁馨怡為“北京雨燕調查志願者隊伍”代言等,選手們在賽場上講述了一個個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的故事。

  “我愛地球媽媽”主題演講比賽是持續開展了近30年的一項精品公益環保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累計1000多名中小學生參加預賽、決賽,廣大青少年成為踐行和傳承生態文化的新生力量。

  做美麗中國先行者:人人踐行綠色生活成為社會新風尚

  如果讓你用一支畫筆,來描繪北京的生態之美,你會用哪些顏色?

  “是藍色,深藍、淺藍、蔚藍、寶石藍……我見過北京藍天的各種變幻色彩。”身背相機的攝影愛好者這麼説。

  “我選綠色,現在常説‘開窗見綠、推門即景’,你看我們衚同裏到處都有小花壇,家門口就是‘口袋公園’,散步健身非常方便。”出門遛彎兒的大爺大媽這麼説。

  “金黃色的銀杏葉、紅色的晚霞、閃閃發光的河水、穿着黑色‘禮服’穿行在藍天下的雨燕、雨後的七色彩虹,我眼中的北京是五顏六色的!”手拿畫筆的孩子這麼説。

  在本屆文化周開幕式播放的《共繪城市美麗畫卷》視頻鏡頭裏,街頭隨機採訪的市民在用不同顏色表達着幸福感、獲得感的同時,也講述着他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故事。

  “低碳生活方式是美麗環境的一部分,我出門一般都會坐地鐵和公交車,10公里以內就騎自行車,出門自帶水杯是‘標配’,周邊和我一樣的朋友其實挺多的。”

  “我覺得美好的城市生活環境離不開水,尤其是乾淨透亮的河水。我們家就住河邊,只要周末有時間,我們一家人就會一邊散步、一邊沿途撿拾廢棄物,算是給北京的美麗河湖建設助力吧!”

  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

  “青年要有擔當,做志願服務是一件很‘潮’的事……”通州區西集中學教師侯金菊,在6月3日舉辦的“美麗北京 志願有我”宣講活動中展示了一張泛黃的生態地圖——這是她帶領學生守護潮白河五年的青春印記。從騎行護堤勘測河坡,到用生物實驗追蹤污染源,學生們設計的“蘆葦蕩垃圾熱力圖”凝結着汗水。當河畔菖蒲搖曳、白鷺翩躚時,課本知識已化作“生態地圖設計師”的實踐智慧,見證了一場青春與自然的雙向奔赴。

  作為北京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基層賦能講師、順義區後沙峪鎮江山賦社區的亓偉偉創新性地開展“廚余垃圾結合園林廢棄物處置”生態堆肥,不僅成功實現了廢物的就地轉化,産出滋養綠化的“黑金土”,更巧妙地“堆”出了居民的主動性。居民的態度悄然轉變:從嫌垃圾分類麻煩,到主動分享堆肥心得;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告別周邊臟亂差,迎來陽臺上用“黑金土”培育出的簇簇生機。亓偉偉更是將這份“小堆肥大實踐”經驗帶上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的邊會講臺,向全世界展示了北京基層社區在碳減排方面的探索實踐。

  一縷縷綠色,一個個身影,一段段故事。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十二年耕耘不輟,在文化周的活動上,廣大市民可以學習環保知識、參與志願行動、踐行綠色生活,市民守護綠水青山的點滴足跡,都能被看見、被鼓舞,最終匯聚成共建美麗北京、共用生態福祉的強大合力。

  “面向美麗中國建設的‘北京示範’,需要各部門同心協力,專家學者踴躍出謀劃策,廣大公眾積極參與,共同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打造綠色低碳內在美與多姿多彩外在美互促共融、豐盈富足物質美與文明和諧精神美相得益彰、雄渾厚重古都美與活力創新現代美交相輝映的‘北京示範’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奮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首都篇章。”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在六五環境日北京主場活動中號召全體市民為建設美麗北京加油助力。

  本屆文化周活動吸引了超過1900萬人次積極參與,文化周期間,各區同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第十二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全面展示北京市踐行“兩山”理念成果 生動講述美麗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