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7.1級強震重創青海省玉樹州。從3000多名北京市屬建築企業的精兵強將第一時間救援現場開始,北京對口援青的大幕也拉開了。
15年來,5批援青幹部和醫生、教師等專業技術人才從北京出發,跨越2500多公里,抵達海拔4493.4米的玉樹,接力不輟對口支援。從災後重建到脫貧攻堅,再到鄉村振興,北京連續投入60多億元,上千個項目陸續落地,為當地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注入強勁動力。
高原接力 “北京力量”源源不斷
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在地震廢墟上成立時的重點任務就是恢復重建。來自北京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領域的專家們走進災區,綜合考量文化特色、未來需求,以及供水、排水、垃圾收運等功能,先後設計出30版圖紙。
此後三年,北京累計完成六大類114個援建項目,涵蓋居民住房、市政基礎設施等多個關乎民生與發展的重要領域,提前完成近3000套農牧民住房援建任務,建設20余條市政道路,鋪設200余公里市政管線……
重建家園後的玉樹,很快打響脫貧攻堅戰。北京陸續實施的300余個精準扶貧脫貧項目中,本市26個鎮街、20個村(社區)與玉樹的33個鄉鎮、29個貧困村攜手奔小康,27家北京企業與36個貧困村結對幫扶。到2020年4月,玉樹州104個貧困村退出,3萬餘戶、近13萬人實現脫貧。
“一批批援青隊伍趕來,就像接力賽一樣,到我們這一批,使命就是鄉村振興,從‘有限輸血’向‘無限造血’轉變。”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項目管理部部長萬欣説。近年來,京玉兩地優秀青少年、鄉村幹部等1萬餘人次互訪互學互鑒;全州5個縣建成就業實用技能實訓基地,開展多領域的專業培訓,幫助1.5萬人掌握一技之長,輻射帶動3萬餘人增收。
15年的接續奮戰中,曾經滿目瘡痍的高原城市涅槃重生,成為兼具藏族風情與現代氣息的生態新城。
組團幫扶 集中力量啃硬骨頭
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中,對口支援的“北京模式”也在升級。
劉艷亭是北京派去的第五任玉樹州人民醫院院長,來自北京同仁醫院。剛一上任去查病房的時候,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怎麼眼科病房佔了足足一層,卻沒有患者?當地醫生向他解釋:“玉樹百姓對眼科需求小。”這讓他更加不解——玉樹屬於高原地區,按理説是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病的多發地區,怎麼就沒需求?
隨後,北京同仁醫院的義診專家們緊跟而來,其中有多位經驗豐富的眼科“大拿”。起初,劉艷亭還擔心:會不會還是沒患者來看?但當天,患者從眼科診室排到了衛生間門口,僅劉武醫生一個人就看了140多位患者,大夫們都是一邊吸氧、一邊看病。
他這才意識到,不是百姓沒需求,而是眼科太弱,老百姓不信任。他決定用好同仁醫院的優勢做強眼科,讓當地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好的醫療條件。但玉樹缺眼科醫生、診療水準也不強,怎麼解決?
關鍵時刻還得靠大後方。北京同仁醫院、友誼醫院各派出一位眼科主任對口援助玉樹州醫院。一年多過去,該院眼科每天診治的患者數量就從十幾位增長到近百位,醫生對白內障等手術駕輕就熟的同時,也正在嘗試眼底手術。
同一模式在其他科室也得以複製。玉樹州醫院重點科室背後,都有北京的知名醫院的支援。北京採取“院包科”的方式,北京一兩家知名醫院重點幫扶一個科室。
“有什麼需要,北京的各家醫院保準能及時支援,真正做到了組團幫扶。”劉艷亭説,北京醫生組團而來,該院40多名職工與幫扶專家簽訂了師帶徒協議,開展168項新技術,合力填補危重兒童新生兒救治等14個學科空白,玉樹州醫院成功升級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相比之前單槍匹馬派院長、派校長,組團幫扶能集中北京各方的力量,打出一套組合拳,解決對口支援的難點問題。教育領域的組團幫扶,通過異地辦班、教師隊伍培訓等讓當地教育實現20余項“零的突破”。其中,玉樹第二民族高級中學在2024年科技創意論文比賽中斬獲全國一等獎;玉樹第四民族高級中學發展藝術、體育特色辦學,2024年多名學生通過聯考,高考成績刷新歷史紀錄。
交往交融 合力共謀發展振興
“青草來,雪山來,河水來,仙鶴來,扎西德勒來……”
2025年5月,這段空靈的藏地歌謠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唱響。由北京藝術家團隊打造的原創兒童劇《高原上的黑眼睛》,生動展現京玉兩地人民在援建工作中結下的深厚情誼。
兒童劇根植於一個個真實的幫扶與振興的場景。
援青前,玉樹州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周振霞是昌平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看似對口,但兩邊的産業完全不同。
牦牛産業是玉樹州的主導産業,佔全州經濟收入的一半以上。前面幾批援青幹部在牦牛産業領域下了不少功夫。對她而言,自己的使命是如何將“玉樹牦牛”的品牌打響,把牦牛奶、牛肉乾等産品賣到更多地方。
這談何容易,得先解決産能低、粗加工、産業鏈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低等一連串問題。但周振霞的身後是北京的産業優勢和龐大市場——
産業鏈不完善,首農食品集團幫扶建設現代化養殖基地,從牧草種植、牦牛養殖到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産業閉環;生産加工標準較低,北京的畜牧業專家、企業專家赴玉樹出謀劃策;市場化程度低,月盛齋等北京的老字號出手,研發醬牦牛肉系列共12個精深加工新産品,價格提高50%以上,但更受市場歡迎……
“十四五”以來,北京對口支援産業類項目達29個,總投資5.05億元,重點實施了種源基地、養殖基地、飼草料廠、乳業加工廠等基礎設施援建項目,助力當地産業鏈逐步完善。
與此同時,北京始終堅持將80%以上援青資金用於民生和基層。十余個安置房項目全力推進,為近7000戶農牧民解決住房難題,10余萬群眾喜遷“安居房”。新建城鄉道路800余公里,新建改造廁所8000余座,建設飲水點2000余處,顯著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三江源頭的京華接力仍在繼續。着眼“十五五”,北京在交往交流交融、教育醫療、産業就業等領域的支援將繼續深化,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常開長盛。(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