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〇二五明文化論壇本週六在昌平啟幕 全國五地聯動傳播展示明文化
以“印象大明 世遺華章”為主題,2025明文化論壇將於6月14日上午在昌平區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開幕。當天,明代文物專題展覽將同步開放,以沉浸式場景體驗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領略大明美學。這是6月9日從2025明文化論壇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的。
五地聯動傳播展示明文化
明文化論壇由開幕式、四場分論壇和一場文物展覽組成。開幕式上,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將與江蘇盱眙明祖陵、安徽鳳陽明皇陵、江蘇南京明孝陵、湖北鐘祥明顯陵五地聯動,通過全程直播穿插直播間訪談形式,讓遍佈華夏的明文化瑰寶在雲端相聚,奏響文化遺産的共鳴之音。
論壇將推出明文化文博旅綜合體全球徵整合果發佈等環節,展現昌平以創新筆觸續寫歷史長卷的願景。同時策劃專題訪談節目,邀請高壽仙、單霽翔、毛佩琦等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明文化傳承與發展進行深度解讀,詮釋明文化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
科技手段助力沉浸式觀展
6月14日下午,將舉辦四場分論壇,從“大明經略”的治國韜略,到“醫藥傳承”的濟世匠心,從“數智文旅”的科技賦能,到“明樂雅音”的藝術迴響,多維度解析明代歷史文化的深層肌理。
其中,“數智文旅”分論壇將圍繞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智慧景區建設、數字文博等內容進行研討,通過構建“文化遺産保護—數字展陳—跨界傳播”的全鏈條矩陣體系,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靜止的歷史“動”起來,賦能文化新質生産力發展。
“醫藥傳承”分論壇聚焦《黃帝內經》在明代的實踐與突破、明代中藥炮製工藝的革命性進展等內容,系統展現明代醫家在中藥發展領域的創新成果,推動中醫藥在守正創新中實現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向激活。
論壇上還將同步舉辦明代文物展,設置“禮制之章”“威儀之象”“器用之華”“文脈之傳”四大主題單元,利用VR、AR、全息投影、4K超清掃描、AI色彩修復與三維動畫等科技手段解碼明代禮制,揭秘歷史華章,邀請市民游客前來沉浸式感受明文化的魅力。
2030年前明十三陵全部開放
昌平作為北京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唯一交匯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明文化資源尤為獨特。近年來,昌平打造了“明文化論壇”“居庸山月”“運河源 白浮韻”等三大文化品牌,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和感受到昌平深厚文化底蘊的魅力。
昌平區副區長林宇介紹,接下來,昌平區將深入挖掘中軸線北延長線文脈,有序推動明十三陵兆域邊墻保護修繕與展示利用,擴大明十三陵景區開放範圍,實現全域旅游發展。計劃2030年前主體陵寢全部開放,讓廣大市民親身感受明十三陵的歷史空間脈絡,將生態、文化和旅游統籌佈局,構建文化創意與全域旅游聯動發展新格局。
聚焦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等文化資源,昌平區還將開發元宇宙文旅項目,打造數字文旅新場景。推動明文化文博旅綜合體項目建設,聚焦文旅農商體跨界融合,將明文化與昌平特色農業、溫泉、體育等元素有機結合,實現文旅資源向餐飲服務、體育運動、農業體驗、鄉村旅游、康養療愈、文創開發等方向衍生拓展,將地域文化特色轉化為全域産業協同發展新引擎。(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