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守生態屏障 共用綠色福祉 京津冀協同保護彰顯“兩山”實踐魅力

日期:2025-06-05 18:25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6月5日,2025年六五環境日北京主場活動在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豐台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活動邀請了市民代表、專家以及來自生態環境部和京津冀生態環境部門的同志,大家共議京津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暢談三地協同守護綠水青山的創新實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和豐台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林艷紅分別致辭。

  協同推進生態綜合治理

  “京津冀地區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每年春秋兩季眾多候鳥經這裡遷徙、停歇,珍稀物種也頻頻到訪。”北京師範大學鄧文洪教授是鳥類保護方面的專家,他在京津冀候鳥遷徙主題報告中提出,“近年來,從衡水湖、七里海再到密雲水庫,大天鵝、灰鶴、東方白鸛接踵而至,無疑是對三地生態共建成果的肯定。”

  近年來,京津冀協同推進生態綜合治理,實施大規模造林綠化與自然保護地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濱海濕地修復,共同構建了區域生態安全屏障。

  紮實舉措之下,三地生態“家底”日益殷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肖能文研究員介紹,在太行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京津冀片區,記錄到4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34種受威脅鳥類。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成效明顯,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堅實保障。

  攜手踐行“兩山”理念

  在圓桌訪談環節,來自生態環境部和京津冀生態環境部門的同志齊聚一堂,探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綜合處處長彭慧芳在訪談中介紹,國家高度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深入開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穩步有序推動試點示範。京津冀地區將綠色發展與現代化建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十一年來,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實踐探索取得諸多成果。2024年京津冀三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達六成左右,北京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被稱為“北京奇跡”。

  北京,通過近十年的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真正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出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建立跨層級、跨部門的協作保障機制,為生態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和制度支撐,推出將綠視率指標納入考核體系等創新舉措。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空氣品質顯著改善、公園綠地近在咫尺等生態環境紅利,同時也更加主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中心城區高達75.6%的綠色出行比例,反映出市民環保理念的自覺深化。2024年10月,北京市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生態價值核算等“北京方案”走向國際舞臺,驗證了超大城市的綠色轉型之路行得通、走得遠。

  天津,以“871”重大生態工程為核心抓手,系統重塑河海交匯的生態格局。七里海等四大濕地功能顯著恢復,綠色生態屏障初具規模,藍綠空間超65%,海岸線修復成果突出,形成“濕地-海灘-防護林”複合生態系統。在價值轉化上,探索出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生態文旅等多條“兩山”轉化路徑,形成了“生態+”多元化發展模式。

  河北,通過省級方案規範、創建潛力地區分析篩選、“一對一”的精準指導,成功創建18個國家級示範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同時,注重發揮已成功創建地區的平臺載體和典型引領作用,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模式,大力宣傳推廣創建成功地區典型案例、經驗做法,培育了一批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範樣本。

  示範創建助力北京高品質發展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北京市牢記並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統籌推進城市發展和生態保護。

  主場活動中,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張繼平研究員作了“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打造北京‘兩山’樣板”的主題報告。北京市系統性地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通過制定出臺《北京市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管理辦法(試行)》,構建起制度化、規範化、精細化的創建體系,有力推動各區結合自身稟賦,探索各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繼5個生態涵養區全部摘得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及“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雙稱號”後,北京市的示範創建工作持續向中心城區輻射延伸。如今,全市已有9個區成功攬獲14個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稱號。延慶的園藝生態旅游案例入選全國首批“兩山”實踐典型;豐台區的“綠城九法”為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提供了綠色樣本;平谷區的“生態橋”治理模式更獲得了生態環境部的點名錶揚……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實踐,正推動北京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兩山”轉化路徑越走越寬、綠色低碳發展動能愈加強勁。

  未來,京津冀三地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同守護三地生態環境、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也期待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