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保障局等4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強藥品追溯碼在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領域採集應用的通知》,明確原則上自2025年7月1日開始,定點醫藥機構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後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採集上傳。目前,北京市各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正穩步推進藥品追溯碼上傳採集工作,確保應掃盡掃。可以説,用好藥品追溯碼這把“關鍵密鑰”,是醫保部門為守護群眾用藥安全和醫保基金安全的一次精準亮劍。
現場體驗
市民掃碼確定藥品首次流通
5月21日下午,市民趙女士在安定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門診就診後,開出了幾盒知柏地黃丸。在窗口取藥時,工作人員先將藥品放在專用設備上掃碼錄入資訊庫,才將藥品交給趙女士。“現在我們中心出藥,都會先掃描追溯碼,讓患者放心用藥。”工作人員這樣解釋。趙女士使用手機進入國家醫療保障局公眾號後,掃描藥盒側面的條碼後,顯示自己是這盒藥品的首次掃碼購買者。
據了解,2024年10月,北京市醫療保障局下發《關於開展醫保藥品追溯碼資訊採集應用工作的通知》;2024年11月底,北京市醫保局下發《北京市藥品醫保代碼與追溯碼映射庫(1.0版)的通知》。安定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通知要求,中心藥械科先根據映射庫的資訊對照本中心的藥品常用目錄,完成對本中心的醫療機構代碼和基本資訊的線上維護與確認,確保相關資訊及時、準確、完整、一致。然後,中心再給下屬衛生服務站的藥師進行此項工作的部署培訓,並配齊掃碼設備,隨即正式開展了藥品追溯碼採集應用工作。為保證追溯碼工作的順利實施,藥械科一直責成專人收集沒有追溯碼和不正確的藥品品種資訊進行上報,反饋到上級醫保管理部門,並及時更新本中心的追溯碼映射庫。2025年5月12日,安定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按照北京市醫保局文件要求,更新使用藥品醫保代碼與追溯碼映射庫(2.0版),實現藥品追溯碼應掃盡掃。
背景回溯
了解藥品“前世今生”防範回流
近年來,隨着醫保報銷比例不斷提升、醫保藥品目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參保群眾購藥渠道日益多元,醫院、藥店、診所和網際網路醫院等多種場景都可便捷購買到所需藥品。然而,在醫保政策惠民的同時,部分不法分子也借機牟利,一些藥販子通過“醫保取現”“高價回收”等手段誘導參保人倒賣醫保藥品。這種通過醫保報銷渠道獲取的藥品,經非法轉手後再次進入市場銷售的,就是醫保“回流藥”。回收的藥品可能已經過期或儲存不當導致變質,有效成分降解失效。患者使用這類藥品,輕則延誤治療,重則導致病情惡化。
藥品追溯碼是每盒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具有唯一性。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復出現多次,就存在假藥、回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2024年4月以來,國家醫療保障局全力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資訊採集應用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在買藥用藥時拿起手機,使用國家醫療保障局微信公眾號或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按照步驟掃描藥品追溯碼,即可了解藥品的“前世今生”,讓回流藥無處遁形。
全面施行
切實守護用藥和醫保基金安全
國家醫療保障局等4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加強藥品追溯碼在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領域採集應用的通知》,要求積極推動藥品全品種生産流通使用過程追溯和藥品追溯碼在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領域的全流程、全量採集和全場景應用,並逐步實現全部醫藥機構藥品追溯碼採集應用全覆蓋。通知明確,7月1日起,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後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採集上傳。
通知明確5方面重點工作,要強化賦碼,確保準確規範;強化採集,確保應掃盡掃;強化應用,確保帶碼管理;強化服務,確保安全便捷;強化管理,確保精準高效。在強化應用方面,通知明確,提升藥品追溯碼在醫保目錄談判、商保目錄製定、省級醫藥集中採購平臺挂網、集中帶量採購等方面的應用。
國家醫療保障局將依託全國統一醫保資訊平臺建設藥品追溯資訊採集和查詢功能,建立藥品追溯碼、商品碼與醫保藥品編碼的三碼關係映射庫,藥品各級銷售包裝單元的包裝級聯映射庫、各類追溯碼的追溯碼規則庫,並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北京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正按照通知要求穩步推進藥品追溯碼資訊採集上傳及“依碼結算”相關工作。根據通知,醫保定點醫藥機構要準確採集、核驗藥品追溯碼並上傳至全國統一的醫保資訊平臺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藥品追溯系統。零售藥店要在顧客購藥小票上顯示藥品追溯碼資訊。2025年7月1日開始,“賣藥必掃碼”,醫保部門“依碼結算”,若未掃碼或者出現重復掃碼,醫保基金將拒付,且追究相關責任,以此提升藥品監管效能。同時,“買藥可驗碼”,通過掃碼即可獲取詳細的藥品銷售資訊,不僅眾購藥更放心,還可推動市民共同參與藥品安全管理,維護用藥安全,守護醫保基金安全。(王歧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