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牽頭制定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化分級》標準發佈

日期:2025-05-27 16:30    來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近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化分級》(T/CIE 298-2025)團體標準在中國電子學會正式發佈。該標準由落地北京經開區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人形機器人”)牽頭制定,通過構建“四維五級”評價框架,為人形機器人智慧化技術、産品研發、測試、管理及場景應用提供統一技術語言和評價體系,助力産業從“功能導向”向“智慧進化”邁進。

  什麼是“四維五級”評價框架?據北京人形機器人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標準通過借鑒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等分級邏輯,結合人形機器人的特殊性進行創新,形成以“感知認知(P)、決策學習(D)、執行表現(E)、協作交互(C)”為核心的四大能力維度,並構建L1-L5五級智慧化能力分級體系。

  具體來看,感知認知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應具備獲取、處理、理解環境和自身狀態資訊,並能進行推理、判斷、構建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決策學習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應具備通過大模型、強化學習、模倣學習等方法,在多種環境和任務中實現精準感知、邏輯推理、任務規劃和動態決策的能力;執行表現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應支援精準控制關節運動及末端操作,並具備機體移動、動態平衡、定位導航、執行複雜動作及任務的綜合能力;協作交互能力是指人形機器人能夠與人類、環境以及其他機器人或其他智慧體進行安全、自然、高效的溝通和協作。從L1至L5,人形機器人的智慧化能力水準逐級遞增。

  值得關注的是,該標準還給出22個一級指標、100余項技術條款、通用安全底線及典型應用場景映射,能夠為企業開展産品設計、性能對標和能力聲明提供直觀參照。隨着分級標準的落地,人形機器人有望突破“展示性智慧”,走向真正的“通用智慧”,在特種作業、物流搬運、工業製造、教育科研、商業服務、健康養老等多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人形機器人智慧化分級》標準的發佈,是人形機器人産業協同創新的重要成果。”該負責人表示。正如智慧汽車的自動駕駛分級一樣,該標準為行業提供了一套科學、統一的技術語言和評價工具,不僅有助於規範市場秩序、精準引導技術研發方向,還將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落地,打破技術與場景之間的壁壘,促進整個産業生態的有序發展。未來,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標準制定者與生態構建者,北京人形機器人將持續推進技術、産品和驗證標準與産業深度融合,加速人形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