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實體平臺正式啟用。5月21日上午,隨着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巡迴審判首案在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實體平臺公開審理。這起涉外仲裁協議效力確認案件的審理,標誌着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巡迴審判工作正式全面展開,也為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自2022年7月試點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以來,北京市系統推進各項工作,其中位於朝陽區正大中心北塔40層的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實體平臺,是集聚調解、仲裁、訴訟等多元爭議解決機構以及鑒定、公證、法律查明、司法會計等法律服務和泛法務機構,為商事爭議解決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的實體平臺,擁有交往合作、資源聚合、仲裁推廣、共用服務、人才智庫等“五大功能”。
在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實體平臺,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將持續延伸司法服務,除巡迴審理各類仲裁司法審查和仲裁保全審查案件外,還將進一步開展示範庭審、精準普法、糾紛多元化解等各項工作,並加強與仲裁、調解、外國法律查明等多家機構的溝通交流,完善訴、仲、調有機銜接的多元解紛機制,合力推動仲裁友好型環境持續提升。
多名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司法局及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相關領導、三家在京仲裁機構負責人等參加活動,全程觀摩本次庭審並在庭後參與“司法支援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交流會。會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院的相關負責人圍繞“司法支援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
李迎新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近年來不斷規範仲裁司法審查程式,統一審查標準,在仲裁機制建設、仲裁國際接軌、仲裁友好環境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北京四中院始終堅持以打造一流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為工作目標,下一步將通過推動仲裁保全(臨時措施)高效實施、完善訴仲調多元解紛機制等途徑為北京仲裁國際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張國強
北京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
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重大使命任務,經過三年時間的推進實施,北京建設成效顯著,以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實體平臺為核心點位,以各區優勢産業聯動法律服務發展,打造多點支撐的“1+N”發展格局已現雛形。本次北京國際商事法庭落響巡迴審判“首槌”,是實體平台啟用以來的首次正式活動,充分體現了北京府院合作成效,彰顯了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全鏈條糾紛解決”機制運作效能。
下一步,市司法局將進一步深化與人民法院的聯動,在營造友好司法環境、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構建多維合作格局等方面加強聯動,攜手助力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