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廣電媒體融合領域的年度盛會,5月21日上午,以“視聽無界 價值共融”為主題,第五屆中國(北京)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在北京懷柔開幕。本屆大會採用“5+N”模式,設置創新發展、傳播生態、價值賦能、技術應用、跨界合作5大板塊及多場配套活動,覆蓋政策解讀、技術落地、産業對接、人才培養等熱點議題,亮點紛呈。
融媒大會聚焦行業熱點問題
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變革大時代,如何勇立潮頭,成為廣電融媒汪洋中的掌舵者?在本屆融媒大會上,變化與應對是備受行業關注的核心問題。
現場發佈的《廣電媒體融合傳播數據洞察》報告中指出,廣電新媒體建設目前取得了創新突破,2024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啟動的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建設,目標打造網路宣傳的廣電“聯合艦隊”,目前聯盟粉絲總量從16.8億增至30.3億人次,上漲幅度達到了80%。同時,廣電媒體堅持“借船出海,造船出海”相結合,央視頻客戶端下載量2024年突破6.4億,省級廣電新媒體客戶端下載量平均增長34.9%,其中芒果TV、大象新聞、觸電新聞、閃電新聞下載量超過1億。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議成員姜文波透露,總台正在運用科技推動主流媒體的系統性變革,以超高清視聽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抓手,持續加快視聽媒體的迭代升級。據他介紹,總台這兩年來一直在推進基於“手機看電視”新模式下的大小屏融合傳播,構建央視頻超高清大小屏融合傳播新模式,同時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重構媒體制播流程,打造媒體新質生産力,實現媒體高品質、高效率的精準傳播。
主流媒體視頻爆款數量可觀
媒體變革的進程中,來自新媒體領域的機遇與挑戰並存。5月21日下午,圍繞視聽新媒體的創新發展,來自各家媒體平臺的負責人與行業專家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交流。
央視市場研究(CTR)總經理助理、CTR媒體融合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姜濤分析,目前電視廣播媒體依然是滲透率最大、受眾規模最大的媒體形式,滲透率超過99%。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廣播電視領域節目製作的總時長達1008.9萬小時,App使用時長每天超過6000萬小時,截至2025年5月已有超過30家主流廣電機構安裝了和Deep-Seek相似的大模型。在國內第三方平臺賬號矩陣方面,主流媒體機構在五大社交媒體平臺累計發佈的作品數量超過千萬,每月平均發稿量超過85萬篇;在國際傳播方面,2024年主流媒體在海外四大社交平臺累計發文超過92萬篇,視頻作品播放量超過57億次,“播放量十分龐大,爆款的作品量也是非常可觀。”
據統計,主流媒體賬號累計2024年共生産9.25萬篇獲讚量/閱讀量超十萬的爆款作品;主流媒體當中,《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官微熱搜話題遙遙領先,在抖音、快手獲讚量前一百的作品當中,主流媒體也佔三成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胡正榮認為,目前主流媒體整體正在向改革的“深水區”邁進,但同樣要警惕已經出現的制約媒體發展的因素。在他看來,媒體進行系統性變革還需要建立全媒體的生産傳播機制,同時建立“以我為主”的評價體系,打造自主可控的自由平臺,實現資源的聚合。
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廣電朋友圈”正發揮着聚合傳播與借力打力的有效作用。當前,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100家成員單位總粉絲量近29億,較成立前增長超過60%,舉行了超過90場跨區域的大型融媒體直播,過億的爆款短視頻不斷涌現,網際網路話題總閱讀量超過500億次,為廣電領域施展新作為、展現新氣象,作出重要貢獻。
一系列融媒創新成果發佈
開幕式上,“北京節節高”服務共同體舉行了煥新升級發佈儀式。這是以各區融媒體中心及文商旅體類政務號、機構號、KOL為依託,共同打造的多元化協作平臺。本次升級後,將聚焦推廣100場特色節慶文化活動,推薦200個北京特色區域品牌産品、300個特色地標,並招募培育400位網紅達人推介官,構建“宣傳-內容-消費”閉環,覆蓋節慶活動、地標産品、視聽內容、電商服務全鏈條,全力將“北京節節高”打造為服務北京文商體旅融合超級場景的金字招牌。
開幕式上還發佈了《廣電媒體融合傳播數據洞察》、AIGC一體化思政校園創新應用聯合體成立、首開文投新視聽雲平臺發佈暨算力和平臺服務合作協議簽約、AIGC視聽産業創新生態共建協議簽約、北京時間有限公司與京東科技戰略合作簽約等多項成果發佈,集中展現了視聽融合領域最新發展成果。(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