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京郊蔬菜有“機”可乘——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舉辦露地蔬菜全程機械化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

日期:2025-05-21 17:30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在北斗衛星導航的精準指引下,生菜起壟和移栽等裝備如同訓練有素的戰士般整齊劃一地完成作業;胡蘿蔔播種機“一機多能”實現旋耕、起壟、施肥、播種“全包攬”……5月20日,在通州區於家務鄉舉行的北京市露地蔬菜全程機械化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現場,30余種現代化露地蔬菜裝備集中亮相,標誌着北京市蔬菜生産正在向全程機械化、智慧化方向邁進。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聯合通州區農業農村局承辦,集結了國內外20余家農機裝備頭部企業,集中展示了30余種蔬菜專用農機裝備。以“田間實景教學”的模式,讓150余名新農人、農機推廣人員和産銷企業代表,在沉浸式體驗中掌握從耕整地到采收的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亮點紛呈:黑科技破解人工種植難題

  30余臺套國內領先裝備集中亮相活動現場,按環節為蔬菜種植主體提供功能表式選擇。生菜耕種環節,搭載北斗輔助駕駛系統的起壟、輕簡移栽和拱棚搭建裝備整合配套展示,所有解決生菜早春提早種植需求,生産效率提高3倍以上,秧苗成活率可達98%以上。

  胡蘿蔔種植區,一台複式作業裝備施展十八般武藝,一次進地,可完成旋耕、施肥、起壟、鋪滴灌帶和精量氣吸播種等多項作業。這種“一機多能”的設計不僅有效減少了機械進地次數,而且精量播種技術使種子利用率提升40%,胡蘿蔔畝産預計可增加15%。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這些設備進行測評,作業參數量化公開,“讓農民明明白白選機用機”。

  模式創新:全鏈條解決方案落地生根

  活動現場農機企業面對面教學、技術專家定制方案、種植大戶談切身感受,形成“裝備-生産-經營”三位一體技術解決方案。以北京中農綠通公司的500畝基地為例——從育苗移栽到智慧採運,基本實現了“機器換人”,先後配置了旋耕機、撒肥機、起壟覆膜一體機、自走式移栽機、打藥機、智慧除草機、自走式蔬菜采收傳送帶、收穫機等全程機械裝備,畝均産量達到3噸以上。“機械化不僅省人力,而且蔬菜生産規格統一,方便直接打入高端商超供應鏈。”企業負責人的分享引發強烈共鳴。

  目前,北京市多個農業生産基地正積極推進機械化轉型升級,大興區禮賢鎮萬豐大地的胡蘿蔔種植、平谷區馬坊鎮德寶惠民的西蘭花生産以及延慶區永寧鎮孔化營村的生菜生産,都在逐步探索應用全程機械化作業,通過示範應用,有效降低勞動力依賴,提升生産效能。

  區域協同:京津冀共繪智慧農業藍圖

  京津冀三地農機推廣部門同期還舉辦了蔬菜生産全程機械化技術交流研討會,圍繞模式共研、場景共建、成果共用、技術共推,開展深入研討交流,不斷提升三地露地蔬菜全程機械化智慧化水準。

  這場充滿泥土芬芳的“科技盛宴”,正悄然改變傳統蔬菜耕作方式。隨着全程機械化技術加速普及,京郊田野上,一幅“機器轟鳴替代彎腰揮鋤”的現代農業新圖景已徐徐展開。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