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子導盲犬、腦機AI輪椅等60余種科技助殘産品亮相 本市科技助殘成果展示區啟用
科技正在真真切切地改變殘疾人的生活。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由北京市殘聯主辦、北京市殘疾人服務示範中心承辦的“科技助翼·自強築夢”——北京市科技助殘成果展示區啟幕活動在匯愛大廈舉行。方便視障人士出行的電子導盲犬、幫助聽障人士獲取資訊的同聲傳譯字幕眼鏡、幫助肢體障礙人士出行的腦機AI輪椅等60余種科技助殘産品集中亮相。
“距離障礙物還有1米、0.8米……”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的視障女孩小黃體驗了一套盲杖和助盲眼鏡配合使用的智慧導盲設備。她激動地説:“我平時用的是一款普通的金屬盲杖,這款盲杖很智慧,不僅能夠精準識別周邊障礙物,還能導航,配合上助盲眼鏡,像樹枝、墻面這些較高的障礙物也不用擔心了,從頭到腳都有安全感。”
據了解,智慧盲杖可調節長度,加上助盲眼鏡,可通過智慧感測器完成前方和上方障礙物探測,並通過北斗衛星導航,提供精確的場景識別模式和位置導航,讓視障人士了解周邊的景象。盲杖上還有一鍵求助功能,在遇到場景識別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求助線上志願者。
高位截癱患者坐上輪椅,用眼睛就能操控輪椅前行了。肢體殘疾人李女士對展示區的腦機AI輪椅最感興趣,“坐上這輛輪椅,通過眼部運動,聚焦目光,輕輕擺頭、眨眼,無需肢體動作,就能實現輪椅的前進、後退、轉向等操作,太高科技了。”記者注意到,和普通的電動輪椅相比,這款輪椅左前方配備了一塊顯示屏。據研發企業工作人員介紹,該産品主要運用多模態腦機AI技術,能精準識別大腦控制意圖,形成控制指令,傳送至電動輪椅,實現輪椅多向運動控制,為上肢有障礙的肢體障礙者和漸凍症患者等人群服務。
活動現場,還有一個特別的“小明星”備受關注。這是一隻整合了多種感測器的電子導盲犬,和其他的電子導盲犬相比,它的外形更接近小狗,只有20斤,比較輕便。通過語音提示和震動反饋,它可以幫助視障主人順利避開障礙、找準方向。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助殘科技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市殘聯康復部副主任李聞介紹,北京市輔助器具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上線運作以來,幫助47萬殘疾人足不出戶申請輔具122萬件,“AR字幕眼鏡、智慧假肢等一批高科技産品已經納入補貼目錄,殘疾人朋友能夠以優惠的價格用上這些輔具産品。現在平臺上高科技輔具産品佔到四分之一,我們會繼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科技助殘,加快促進高科技輔助器具産品應用推廣。”(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