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5月16日,第七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表彰了200名“全國自強模範”,200個“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60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其中,北京推薦的6位全國自強模範、9個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1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獲得表彰。
此次北京受到表彰的個人和集體,或是在逆境中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用頑強毅力創造了非凡業績;或是捨己為人、廣施善舉,以實際行動書寫了人間大愛,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奉獻了愛心、智慧和力量。
全國自強模範、北京愛斯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磊,2019年不幸確診漸凍症,但他卻在絕境中爆發出強大的力量。他搭建起“漸愈互助之家”患者醫療大數據科研平臺,至今已連結上萬名患者。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第一個漸凍症病理科研基因樣本庫得以建立,這一成果為基因層面病因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
全國自強模範、北京新生命養老助殘服務中心主任唐佔鑫,被眾多殘疾人朋友親切稱為“唐姐”。她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家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900多名傷友在此得到了生活重建訓練,從起初的絕望無助到逐漸掌握生活自理技能,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勇氣。唐佔鑫還帶領團隊開發了絨線製作、掐絲琺瑯等手工産品,在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舞臺上,“希望之家”製作的頒獎花束“絨耀之花”以及2023年杭州亞殘運會中國代表團成員“金枝折桂”胸針,成為閃耀全場的獨特風景。
全國自強模範、北京市殘疾人乒乓球隊(輪椅組)隊長、國家殘疾人乒乓球隊主力運動員薛娟,先後在國際國內的重大比賽中獲得獎牌100余枚,這些獎牌背後,是她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對乒乓球的熾烈熱愛。
全國自強模範、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長城保護員梅景田,是一位聽力殘疾的老人,他用40多年的時光,詮釋着對長城的無盡熱愛與堅守。憑藉着對家鄉這片土地的深情,他用一把鐮刀,親手開闢出一條直通古長城的巡山小路;推動成立了“長城志願者保護協會”;在他的呼籲奔走之下,“石光長城”精品民宿、“石光書屋”和村史館相繼誕生。
全國自強模範、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甦菁,被網友稱為“腦癱博士”“中國版霍金”。王甦菁自幼因腦癱導致言語、肢體重度障礙。然而,身體的困境並未阻擋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夢想的追求。他倡導“AI+輔具”理念,帶領團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構音障礙數據庫,為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品質做出了積極貢獻。
全國自強模範、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師曲華,自幼因病毒感染患上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導致嚴重的肢體殘疾,但他矢志於中醫藥事業,刻苦鑽研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創新。
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的大興區殘聯理事長、一級調研員牟育著,建成大興區殘疾人職康中心,並聯合區婦幼保健院打造全市首家公立兒童康復園,推動形成“3+5”兒童康復服務體系,為殘疾兒童康復創造良好條件。在他的帶領下,大興區殘聯大力開展“走訪拓崗促就業”專項活動,幫扶7750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另外,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中心、北京日報社城市新聞部等9個集體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他們的事跡充分展現了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彰顯了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的關心與支援,也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長期以來,北京以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做好殘疾人工作,持續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讓殘疾人共用幸福美好生活。同時,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傳播社會正能量,在全社會營造扶殘助殘良好環境,堅持做好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工作,不斷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