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長城資源稟賦轉化為鄉村發展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一周年 北京長城沿線——接力護長城 開拓富民路

日期:2025-05-14 08:2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將長城資源稟賦轉化為鄉村發展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一周年,北京長城沿線—— 接力護長城 開拓富民路

  “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産,是我們共同的責任!”2024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時強調。

  近年來,在北京長城沿線各區,一支支長城保護隊伍,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着長城。伴隨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長城資源正在轉化為鄉村的發展優勢,長城游成為富民産業。

  時逢回信一周年之際,本報兵分多路,走進北京長城沿線的延慶、懷柔、昌平、密雲各區,記錄鄉親們接力保護長城、開拓富民新路的故事。

接力護長城 開拓富民路

  長城小院百花齊放

  5月4日清晨7點,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梅蘭芬像往常一樣,沿着多年巡查踏出的羊腸小道,往山上的石峽關長城走去。過節也不休息?梅蘭芬擺擺手,“過節和平日一樣,每天得瞧瞧這些寶貝好不好,心裏才踏實。”

  梅蘭芬46歲,是村裏的第二代長城守護者。石峽關長城,坐落在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西南,歷史上也是著名的軍事要塞。長城懷抱着村,村依偎着長城,村民們祖祖輩輩對長城有着特殊的感情。40多年前,梅蘭芬的父親梅景田就自願上山巡長城、撿垃圾,發起成立了一支長城志願保護隊。守護長城的接力棒,如今傳到了像梅蘭芬一樣的青年群體手中。

  山上,巡查長城步履不停。山下,石光長城民宿小院裏,來自江西的冀東一家三口愜意遠眺,視線越過小院的石頭墻,長城鑲嵌在半空中,“這景象南方很少見,孩子特別感興趣。”一家人漫游小村,參觀石峽峪堡關城遺址,到石光咖啡館、石光圖書館喝咖啡、閱讀,格外悠閒。

  正午飯點,冀東一家如約走進古堡客棧,負責人賀玉玲熱情地迎了上來。進屋落座,非遺菜品“扒豬臉+火勺”,創新菜石烹豆腐、石烹柴雞蛋、自製海棠汁等上了桌,客人們大快朵頤。

  遙想當年,石峽村最吸引企業家賀玉玲的也是長城。她先後租下村民們的12個院落,創立“石光長城”民宿品牌。在她的帶動下,全村11戶村民自建民宿當老闆,30位村民實現就地就業。“村子每年接待游客超過4萬人次,全村每人平均收入突破4.5萬元。”石峽村黨支部書記李漢東説。

  2025年“五一”期間,村裏的民宿幾乎天天爆滿,平常周末、節假日常常如此。

  圍繞八達嶺、石峽關、水關等長城,岔道村、石佛寺村、裏炮村等八達嶺鎮多個村莊開起長城小院精品民宿,數量成百上千,形式百花齊放,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

  “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在石峽村廣場上,總書記回信的原文立體標語十分醒目,鄉親們牢牢記着總書記的囑託,愛長城、護長城,依着長城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工人們在箭扣五期修繕施工。

工人們在箭扣五期修繕施工。

  修繕理念不斷創新

  晨光熹微,箭扣長城在燕山山脈的霧靄中若隱若現。施工人員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們踩着搭在長城墻體旁胳膊粗的腳手架,將一筐筐青灰色城磚用繩索逐塊吊運至損壞的垛口處,用刨錛清除舊磚上的殘灰,再以灰漿重新灌漿砌築——箭扣長城修繕五期工程已經進入第二個施工年份。

  五期工程東起牛角邊,西至正北樓,全長915米,包含6座敵臺、5段邊墻,預計將於2026年完工。

  “今年3月至5月下旬,考古與施工會先後進場,繼續推進117-119號敵臺及邊墻的考古與修繕工作。”懷柔區文旅局文物科負責人張彤介紹,數字化記錄工作也在項目全過程中持續展開。“今年,北京建築大學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也正式加入到箭扣修繕隊伍中,提供專業指導與諮詢,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工作思路。”

  早在2016年6月,箭扣長城一期搶險修繕工程便已啟動。2018年至2022年間,懷柔先後啟動了箭扣二期、三期、四期修繕工程。

  一期工程主要是搶險加固,要求修繕時新磚添加率為20%至30%。到了二期,新料使用大幅減少。比如,在垛口墻施工時添配的新磚放在背面,地面儘量用舊磚,這體現了修繕理念的進步。三期、四期,“最小干預”落實到極致:清理碎磚的面積大大減少,如四米寬的馬道,只清理一米,保證排水順暢及管護人員安全即可,其餘三米仍保持原風貌。磚的補配也拿出了“繡花精神”,有時用四五塊舊磚拼成一塊大方磚,做到“少添新磚”。

  五期工程中,新的探索還在繼續:採取邊考古邊修繕的方式,而不是考古全部結束後再統一修繕施工。並以修繕段為基礎,組建專家團隊進行項目全程規劃,嘗試多學科參與長城保護修繕、歷史研究、展覽展示、文旅開發等。

  “一年前,我看到了總書記給石峽村鄉親們的回信,倍感責任重大。”張彤説,箭扣長城聲名遠揚,以雄、奇、秀、險著稱,“目前,箭扣長城修繕五期工程正在進行,書寫着豐富精彩的長城保護故事。接下來,懷柔區將圍繞慕田峪-箭扣文旅融合區建設,探索長城保護、考古、研究、展示、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

“居庸山月”已成昌平獨有的品牌符號。

“居庸山月”已成昌平獨有的品牌符號。( 穆昊星 攝)

  古老雄關煥發青春

  夜幕之下,長城如同一條金色巨龍熠熠生輝,古老雄關更顯年輕與活力。

  前不久的“五一”假期,啟動夜景燈光照明的居庸關成了北京熱門旅游目的地。數據顯示,居庸關景區5天累計客流量4.8萬人次,同比增長近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門票收入同比增長14%。

  “總書記在回信中要求我們要保護好、傳承好長城歷史文化遺産。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創新文旅活動新形式,讓古老關城煥發年輕新活力。”昌平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艾瑩瑩介紹,“今年的夜長城活動,我們充分利用景區空間,採用移步換景的方式打造沉浸式演出,讓古時的軍事要塞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文化磁場,吸引更多人前來感受長城文化、了解長城故事。”

  2025年是居庸關第四年開放長城夜游活動,一系列文藝節目也在長城腳下熱鬧開演。來自朝陽的徐浩帶着家人孩子特意來游覽居庸關。“現場感受了夜長城的雄偉氣勢,也欣賞了舞臺劇、音樂會,古今對比鮮明。古老的雄關腳下,很多年輕人在拍照打卡,穿漢服游覽,年輕時尚的氛圍很濃。”他説。

  新穎的文化體育消費活動持續開展。4月26日,居庸關上演“居庸山月”系列文化活動長城花海音樂會。6月1日,居庸關長城徒步挑戰賽將繼續舉辦,接下來一直到9月,每週五、周六還將推出街舞大賽、迷笛音樂節等多元主題活動。

  如今,居庸關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歷史遺跡,而是不斷擁抱潮流、時尚元素,展示出新面貌。近年來,昌平區深耕居庸關品牌,陸續舉辦長城文化節、長城國樂大典、國際青年設計師邀請賽(IYDC)時尚盛典等多元化活動。結合居庸關的自然資源稟賦,昌平區還修建了居庸關花海木棧道,S2線“開往春天的列車”在長城腳下穿行而過,吸引眾多市民打卡。“天下第一雄關”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周文軍在司馬臺長城直播。

周文軍在司馬臺長城直播。

  自家網紅添彩長城

  “鐵子們大家好,歡迎進入‘每日司馬臺’的直播間……現在,美景就在我們眼前。”太陽西斜,一點點迫近遠方綿延的山巒,煥發出柔美的紅色,“周小帥”舉着手機,正在司馬臺長城“頂峰”直播這場震撼的日落,粉絲們則“瘋狂”刷讚——巡查長城是他每天的工作,而直播長城是他最大的樂趣。

  今年47歲的“周小帥”是司馬臺段長城的保護員,他本名周文軍,就住在長城腳下的密雲新城子村,他還是一名擁有7萬多粉絲的長城文化博主。周文軍選擇每天“追着太陽”走,在早晨5點或晚上7-8點的日出、日落時開直播。這個“五一”,司馬臺長城成了游客的熱門打卡地,周文軍則每天至少保證直播一場,和粉絲們“不見不散”。

  2023年3月,周文軍頭一次將手機攝像頭面向自己。他坦言,做長城保護員20多年,對長城文化興趣很大,正巧看到“鄰居”金山嶺長城的保護員做直播。“他們能做好,我覺得我也行,咱北京的長城也得好好宣傳!”

  “最初不懂的問題很多,我就查資料、翻閱書籍,遇到專家趕緊請教,學以致用。”2年多下來,周文軍的講解也越來越專業。

  “去年,總書記給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了信,作為一名長城保護員和博主,我深受感動。”周文軍表示,“正如總書記所説,要‘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周文軍的帶動下,包括蔡瑞宏、李凱力等一同巡長城的10多名長城保護員也都開始錄視頻,保持每週兩次的短視頻更新頻率。

  “密雲文旅推薦官”劉寧在家鄉密雲從事鄉村旅游20年,如今也通過短視頻講述長城故事。“作為密雲文旅推薦官,我的夢想就是希望為家鄉引流帶客,為弘揚長城文化盡分力。”劉寧説。(市民游客游覽石峽村。潘之望攝)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