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碳市場平穩運作11個履約周期 有效促進碳減排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日期:2025-05-13 16:36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北京市碳市場”)2024年度工作圓滿完成,全市850余家重點碳排放單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額清繳、履行碳排放控制義務。

  2024年北京市碳市場運作平穩有序,交易總量為367萬噸,成交額3.71億元。碳價穩中有升,配額線上成交均價達111元/噸,在7個地方碳市場中價格最高。

  北京市碳市場平穩運作11個履約周期

  碳排放配額,即二氧化碳排放配額,是碳排放權的量化指標,指由生態環境部門核定的,允許重點碳排放單位在行政區域一定時期內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單位以“噸二氧化碳”計。

  自2013年開市以來,北京市碳市場已平穩運作至第11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線上成交均價保持穩中有升趨勢,從開市之初的50元/噸左右逐步上漲至2024年的111元/噸。碳價越高重點碳排放單位通過市場購買獲得配額的成本越高,單位主動減少碳排放量的動力越強。如果相關單位能主動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量,有配額缺口的單位能夠節省購買碳排放配額的支出,配額富餘的單位可以出售碳排放配額獲得更多的利益。

  據統計,納入北京市碳市場管理的重點碳排放單位2023年排放總量同比下降2%。其中燃煤應急發電、水泥、石化等碳排放量較大的行業,降碳效果顯著,為有效控制全市碳排放總量做出重要貢獻。

  本市發電企業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中實現配額富餘

  按照國家要求,本市14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納入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2024年,這些企業均按時完成了2023年度排放報告填報與核查,並完成碳排放配額清繳。

  在此基礎上,14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合計富餘55萬噸,市場價值超5000萬元,這些都是企業減碳獲得的收益。華能北京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而獲益的企業之一。公司通過建設煙氣餘熱利用項目,在餘熱鍋爐之後設置煙氣-水板式換熱器,對餘熱鍋爐尾部煙氣中的餘熱進行深度回收利用,提高了供熱效率、減少了碳排放,並實現碳排放配額富餘。

  修訂管理辦法 新增配額有償發放

  北京市碳市場形成了以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範性文件為基礎,多項標準和規定配套支撐的碳交易政策法規體系。

  2024年3月,北京市政府修訂印發《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銜接落實國家最新要求,進一步規範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協同控制污染物排放,助力實現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除配額免費發放方式之外,《管理辦法》明確了配額有償發放方式。目前,北京市本地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以免費發放為主,有償發放為輔。配額有償發放是國際碳市場機制的通行做法,據了解,歐盟、英國等已經從免費發放配額為主過渡到有償發放為主。“通過配額有償發放能夠促進本地碳市場健康運作,同時也進一步釋放了‘排碳有成本’的信號”,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李春梅介紹。

  《管理辦法》印發後,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陸續制修訂碳市場配套細則和相關技術規範。包括碳市場碳排放量抵銷管理辦法、配額有償競價發放和回購管理辦法、配額有償競價收入管理辦法、市場交易和結算規則等管理制度,以及碳排放核查和碳普惠等技術規範。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24年北京市聯合天津市、河北省發佈《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範 低碳出行》標準,是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地方標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加快碳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2025年,北京市將繼續完善本地碳市場建設,激勵碳排放單位主動消納更多綠電,嘗試擴大碳普惠應用場景,鼓勵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及交通、建築等領域的節能降碳行為,引導生産生活方式低碳轉型。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