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佈《2024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本市生態環境狀況優良,2020-2024年全市累計記錄各類物種7121種。
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生態環境改善吸引了更多小動物在此“安家”“歇腳”。前段時間有明星在北京玉淵潭公園“打鳥”,引發網友共鳴,一時間網友紛紛拍鳥、曬鳥,每一次鏡頭捕捉到的可愛身影,每一聲清脆的鳥鳴,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為71.4,同比增加0.85%,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生態系統品質穩中有升。全市集中建設區綠視率為26.98%,“推窗見綠、開門即景”的綠色生態空間隨處可見。2020-2024年全市累計記錄151種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累計記錄各類物種7121種。
此外,土壤生態環境品質保持良好。全市聲環境品質保持穩定。輻射環境品質保持正常。
建設美麗北京,政府、企業、公眾,全社會都在行動。
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有力。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落實年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60項重點任務,形成政策成果136項,實現了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服務市民高品質生活。
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深化。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0.1微克、0.1微克地摳。創新“含綠量”指標體系,引導各行業、各領域創綠創優。推進結構創綠,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輛。推進工程創綠,全市新增“綠色”企業191家。推進管理創綠,創新推廣基坑氣膜全密閉施工示範應用。堅持“三水統籌”,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潮白河水生態空間管控規劃,推進河湖生態持續復蘇,五大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連續4年貫通入海。堅持“三地”共管,依法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加強土壤和農産品協同監測,定期組織巡查檢查未利用地。
生態系統保護全面加強。深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對重點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生態空間開展人類活動遙感監測,松山、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達優良水準。開展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核算,推進核算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中的應用。北京市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