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速産學研合作 具身智慧創新網路從亦莊邁向全球化

日期:2025-05-12 10:17    來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近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北京人形機器人”)達成兩項重要合作:與湖南湘江時代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江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機器人人工智慧與實時系統研究所(AIR)達成合作。這是北京人形機器人以全球化視野開展的戰略佈局,助推具身智慧技術在多場景的落地應用,進一步提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在全球具身智慧産業領域的影響力。

  聚焦國內合作,北京人形機器人與湘江時代的聯手成為産學研協同創新的典範。湘江時代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領銜,其團隊在具身智慧領域的前沿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此次合作實現了産業應用經驗與基礎研究優勢的強強聯合,將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智慧製造場景的應用進程。

  雙方將重點突破人形機器人在精密裝配、柔性生産等場景的應用瓶頸,集中攻克三大技術挑戰:高精度末端執行器的靈巧操作技術、多任務協同的智慧規劃技術、人機共融的安全交互技術。這些突破有望破解智慧製造中人形機器人應用的“最後一公里”難題。

  在國際合作層面,北京人形機器人與慕尼黑工業大學AIR研究所的戰略合作尤為引人注目。作為歐洲智慧機器人研究的核心機構之一,慕尼黑工業大學AIR研究所在機器人自主性、實時系統及人機交互領域具有深厚積累。雙方將聚焦工業製造領域的關鍵技術挑戰,推動具身智慧技術在開放環境自適應學習、工業級機器人技能開發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通過建立聯合團隊和定期交流機制,加速技術成果轉化。

  此次合作還包括兩大亮點:一是“天工”機器人平臺將在德意志博物館專題展出,向全球展示最新技術成果;二是北京人形機器人將為慕尼黑工業大學AIR研究所提供專項人才培養計劃,支援優秀學生參與具身智慧研發工作。

  “通過與湘江時代、慕尼黑工業大學AIR研究所的合作,我們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産業轉化’的創新閉環。”北京人形機器人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自主創新+國際合作”的雙軌模式,既強化核心技術能力,又能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為把握新一代機器人技術發展主動權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北京人形機器人通過與頭部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合作的創新模式,正在構建覆蓋全技術鏈條的創新網路。除了此次合作,北京人形機器人還與北京大學、河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信通院、他山科技等機構和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電子皮膚、電子晶片等前沿方向開展協同攻關,為具身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注入新動能。

  面向全球矚目的具身智慧領域,北京亦莊率先佈局了以北京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創新平臺,發揮其引領作用,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突破。接下來,北京人形機器人將通過産學研協同攻關,持續加速人形機器人在智慧製造、特種作業等場景的示範應用,以協同創新效應推動技術標準制定和産業生態建設,引領全球具身智慧技術發展新範式。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