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竊聽風雲”的量子通信、在無人區也能暢快上網的衛星上網機、能精準拆解電話詐騙套路的反詐數字人、無需聯網就能操控全家智慧設備的算力盒子……5月9日,在北京科博會上,來自“三城一區”和中關村各分園的400多個最新成果集中亮相,充分展現了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新成果,也為公眾帶來一場科技盛宴。
光量子電腦
藥物篩選加速數千倍
在朝陽展區,一台閃着藍色光波的設備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這臺由玻色量子首次展出的10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電腦,是國內首個突破千比特規模的專用光量子電腦。玻色量子創始人、CEO文凱介紹,在生物制藥領域,對於小分子庫篩選過程,在經典電腦上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月的時間,而通過這臺相干光量子電腦只需要毫秒級。藥物篩選可實現至少數千倍加速,預期在生物制藥領域可極大提升小分子篩選的計算效率。
一旦量子計算規模化應用,強大的量子計算能力分分鐘就能破解傳統的加密體系。如此一來,人們的數據難道要進入“裸奔”狀態?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在隔壁的問天量子展臺,記者找到了答案。
“如果説量子電腦是懸在傳統密碼體系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麼量子密鑰分發技術正是我們鑄造的‘數字金鐘罩’。”問天量子相關負責人段照楠説道。在展台中央的量子通信演示系統前,參觀者見證了量子加密技術的“不可破解”特性:當工作人員在左側螢幕繪製“123”手寫體並啟動傳輸,右側接收端即時呈現的卻是一幅像素化亂碼圖像,只有通過專用量子密鑰解密才能還原原始資訊。
此外,開啟保險箱的量子密鑰則通過獨立密道定向傳遞,段照楠用三維動態模型展示説:“即便攻擊者截獲加密載體,沒有匹配的量子密鑰,他們面對的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數字拼圖。”
據悉,依託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重點實驗室的尖端成果,問天量子已構建起覆蓋“量子密鑰生成-安全傳輸-智慧管理”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其自主研發的量子密鑰分發設備成功應用於政務、電網、醫療等領域,公司年度營收已突破億元大關。
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火箭,能夠連續空翻的雙足人形機器人N2,國際領先的眼科診斷設備超廣角全域掃頻OCT……一批處於世界科技前沿的技術成果和産品集中亮相,秀出北京硬實力。
創新區
推動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
人手一部的智慧手機、滿街跑的電動汽車、加速進化“上崗”的機器人,全都離不開一樣幫助它們維持“活力”的零部件——電池。在展區現場,將電池放入一個小洗碗機大小的檢測設備,三五分鐘就能完成對電池健康程度、內部缺陷的檢測。
“中國是電動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8到10年後,電池回收將是一個巨大挑戰。”北京奧創威科技公司負責人劉依明介紹,傳統的電池檢測方式需要給電池進行充放電,不僅檢測時間漫長,大功率的充放電還易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而北京工業大學無損檢測與評價研究所研發的新型檢測技術,能解決這些痛點。目前,依託相關成果成立的奧創威公司已收穫了華為等公司的訂單,實現了數百萬元的銷售額。
“創新區為入駐的高校團隊提供免費的辦公區和各種服務,這對公司的早期發展來説幫助不小。”劉依明説。劉依明口中的創新區指的是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2024年,由北京工業大學、朝陽區、北控集團共建的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啟動運營,是北京市首個由區政府、高校和市屬企業深度聯合打造的環高校創新區。
推動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必由之路。而依託創新平臺,越來越多奧創威這樣的成長故事正在上演。山河灣谷創新區相關負責人於家歡介紹,目前從北工大遴選出的攀爬檢測機器人、青少年脊柱側彎3D列印康復模具、3D列印骨植入陶瓷等43項優質科技成果已入駐創新區先導區,園區已匯聚科技創新企業120余家,共吸引3位院士、8位國家級人才在內的53名北工大教師、260余名研究生從事創業活動。“技術成熟度高於6度的成果佔比已達四成,近三成團隊已實現公司化運營。自2024年9月至今,半年多時間內,這些成果轉化企業已實現近6000萬元的營業收入。”她説。
山河灣谷創新區、中關村網際網路3.0産業園、北京市數字人基地……除了一項項硬核科技,一批培育新動能的科創平臺也在科博會上組團亮相,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基站
服務精度可達毫米級
“最近連熬了幾個大夜,設備已經提醒我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危風險了,今後還是要保持規律作息。”在一台有着平板大小顯示屏的睡眠檢測儀前,正在進行睡眠檢測體驗的市民吳女士説。記者看到,這臺來自道博醫療的設備,無需整晚佩戴儀器,只需讓被檢測者目視攝像頭拍一張照片,設備就能根據面容特徵分析出睡眠品質和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還能提供健康建議。
共用單車的有序停放、自動駕駛的精準定位、橋梁大壩的安全監測,這些都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時空底座”——基站。如今,在新技術的加持下,它的服務精度可達到毫米級。在東城展區,以北斗衛星系統基礎定位數據和全球6000多座基站為基礎,千尋位置網路(北京)有限公司帶來了其自主研發的智慧演算法、晶片及大規模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以往,當汽車駛進隧道,導航往往會有30秒左右的延遲,而現在,這種延遲能控制在幾秒鐘,幾乎覺察不到。”工作人員説。
形似一顆小蘋果,能和小朋友對話和練口語的AI智慧陪伴玩偶;只需通過一個不足手掌大小的算力盒子,無需連接網際網路就能操控家中各種智慧電器的“AI家庭中心”;靠一個不到10斤的“大平板”,在地震災區、無人區等地也能幫助人們上網的衛星上網機;根據百萬條真實詐騙數據構建了“數字騙子”模型的反詐數字人……現場琳瑯滿目的“黑科技”,正構建起更智慧、更安全的未來生活圖景。(孫奇茹 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