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6區迅速行動起來,落實防範應對措施——全力迎戰大風 守護萬家燈火
根據預報,4月12日、13日京城將出現極端大風天氣。本市16區緊鑼密鼓排查隱患,不論是城市鄉村,還是森林農場,都把各項防範工作和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全力打贏這場應對大風天氣的硬仗。
4月11日傍晚,大風卷得漢家川河南村的大樹呼呼響,村民白秀娥和老伴住在村委會應急安置房裏,安心地用着晚餐。“幸虧村裏提早把我們轉移了!否則,我們覺都睡不踏實。”白秀娥説。
為了讓村民能安心度過大風天氣,延慶區大莊科鄉提前將暖水面村、漢家川河南村、臺自溝村三個深山村的危房險戶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居住,併為他們準備了速食麵、礦泉水、麵包等應急物資。
北京三面環山。根據預報,山區與風口地帶為此次極端大風的高風險地帶,而這些山村恰恰是獨居、高齡老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延慶、門頭溝、房山、平谷等區嚴陣以待,各鄉鎮村莊嚴格排查隱患。
“在家裏踏踏實實地待着,沒事別出門,有事找村幹部!”在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平原村,黨支部書記韓宏然一天廣播了五六遍。8日晚,幾位村幹部分頭行動,有的負責籌備生活必需品,有的負責在微信群裏通知村民關門閉戶,做好對策。老韓則帶着幾位年輕人開始轉村,民宿的牌匾、房頂的瓦,都是重點。4月11日一早,排查出的28處隱患點位均已處理完畢,400多樣生活物資也運到了村委會,逐一分發到村民家裏。
大風橙色預警發出後,平谷全區3000多名網格員行動了起來,針對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開展“敲門行動”。“我們每到一戶老人家裏,都會叮囑他們注意安全,減少外出,有急事隨時給村委會打電話。”東高村鎮曹家莊村的村民政幹部杜晶介紹。當他們來到孤寡老人孟大爺家中時,看到老人正犯愁——庭院裏兩棵枯死樹的枝幹搖搖欲墜,遇到大風,後果不堪設想。村委會立即組織專業人員趕赴孟大爺家,將枯死枝清理掉。
房山水峪是個古村落,村民住得很分散,195名常住村民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4月11日上午,水峪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志洪早早出了門,先到田間地頭巡查,看是否有熏肥、燎地邊的情況。然後又去了東街,不僅入戶叮囑大家,還要關注那些沒人住的老房子。“一半以上的老房子沒人住,年久失修,容易發生險情,我們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對有安全隱患的牌匾、彩鋼板,我們也拆了。”
中心城區的風力較小,但建築和人員密集,各區也嚴陣以待。一旦發現隱患,立即處理。
4月11日上午11時40分,海淀區西北旺鎮西玉河社區黨委書記仉晶晶發現,大牛坊四區對面的圍擋容易被大風刮倒,壓到停放車輛。他們立即聯繫了西北旺綜合行政執法隊,經過風險研判,決定立即對圍擋進行拆除。消隱的過程爭分奪秒,工程車到場後僅用15分鐘就拆除了圍擋。
“我們組織了2支專業搶險隊伍備勤,30余名專業人員、6輛吊車、6輛挖土機以及9輛工程搶險車隨時待命。”豐台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前期,他們已向全區各項目特別是涉及戶外作業的項目發出通知。針對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王佐等處於空曠風口位置的項目和使用基坑氣膜的項目,開展了更為精細的工作安排。“目前我們已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所有項目嚴格執行3小時一報告制度。”
春天農桑正忙,政府部門和農戶都在全力應對大風。
4月11日下午,懷柔區北房鎮新房子種植園負責人王超帶領農戶,對13座大棚逐一巡查加固。走進西瓜大棚,王超蹲下身,手指沿着棚膜邊緣一寸寸檢查,不時用力拽壓膜線。“遇上大風,一點小縫都可能被撕開。”他用膠帶封住一處微微翹起的棚膜接縫。地錨是加固的關鍵,他指揮農戶挨個檢查是否松動,並用鐵鍬把周圍的土夯實。
王超最擔心的是強風灌入棚內,導致棚膜鼓脹破裂。他和農戶按照市農業部門的要求,用土袋壓住大棚四角,又反覆測試卷簾機的穩定性。4月12日,王超和農戶將每隔兩小時巡查一次,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眼下正值蜜蜂春繁期。4月11日,密雲區成熟蜂蜜生産示範基地負責人劉金良挨個檢查蜂箱,他躬下身,用力按了按蜂箱頂蓋。“別看這些蜂箱本身夠重,但箱蓋輕,大風一吹就容易掀翻。”他邊説邊搬來幾塊重物,穩穩地壓在箱蓋上。對於用草簾保溫的蜂箱,他特意檢查了綁扎的繩索是否結實,“這些保溫物很輕,不固定牢是很容易被風吹跑的。”
狂風呼嘯,森林防火形勢格外嚴峻。在昌平區南口鎮的林區,昌平森林消防綜合救援大隊用車載水炮噴灑水霧,對路段兩側的乾草、枯枝等乾燥易燃物進行灑水增濕。“我們調配多輛專業灑水車,加大可燃物清理和濕化作業力度。”區應急管理局森林消防綜合救援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作人員還根據不同的地形和植被條件,不斷調整噴灑的水量和範圍,以達到最佳的增濕效果。
4月11日,順義區水務局溫榆河管理段的工作人員兵分多路,開展安全檢查、加固維護,就連閘壩螺絲焊接點位也要一一檢查。一組工作人員沿河巡視,詳細登記枯樹、危樹,並用測量工具判定樹體穩定性。“這些樹木遇上大風容易倒歪,對人員和河道安全造成影響。”副段長唐孟雄説。打撈船上,工作人員正在緊急搬移攔污網,工作人員還對多個警示牌、護欄進行了加固。“所有同事24小時待命,發現隱患第一時間處理。同時,我們也密切關注氣象動態,及時調整防範措施,確保設備設施的安全運作。”唐孟雄説。(朱松梅 李瑤 張佳琪 張驁 孫穎 陳強 孫雲柯 孟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