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站、豐臺站、清河站這三座曾經停運的鐵路車站近年來在舊址上重建迎來新的“生命”構建起京城鐵路大樞紐的新格局。
星火重燃
前世:運送物資不斷 見證了首都發展
1966年,酒仙橋南星火人民公社附近,一座工業車站落成,因地點而得名“星火站”。這裡主要承擔的是貨運任務,連接着東北郊糧庫等,木材、糧油等貨物從此運進運出,當時為首都的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着周邊廠房遷走、樓房拔地而起,星火站停止了客運。鐵路六次大提速後,這座車站更是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今生:營造城市客廳 連接北京和東北
2020年6月,使用了54年的星火站“改頭換面”,更名為地域指向性更強的“北京朝陽站”。2021年1月22日,北京朝陽站正式投入使用。14個出站通道之間,14座落地燈與吊燈交相輝映,營造出溫馨“城市客廳”的氛圍。如今這裡承擔着北京至東北地區的客運任務。
豐臺復蘇
前世:客貨運輸繁忙 曾核定為特等站
時間追溯至1895年,清政府興建津盧(天津至盧溝橋)鐵路,年底修至豐臺並建站。京漢、京奉、京張鐵路相繼接入豐臺站,豐臺站成為三條重要鐵路幹線的交會點,客貨運輸業務十分繁忙。上世紀50年代,豐臺站改造後重煥生機,還被核定為特等站。然而,隨着首都城市建設發展,老豐臺站的發展陷入瓶頸。2010年6月20日起,該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
今生:集約整合資源 高鐵普速重疊跑
2022年6月20日,全新的北京豐臺站開通運作,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鐵路樞紐客運站。新建的北京豐臺站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中軸對稱,規整方正,十分壯觀。這裡還是國內首例高鐵普速雙層車場站房。這種設計不僅節約了土地,還集約整合了交通資源配置。
清河蝶變
前世:因小鎮而得名 詹天佑主持修建
清河車站因建於海淀清河鎮而得名。一百多年前,京張鐵路打破了“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的妄言,沿線十余座站舍陸續拔地而起,開創了中國人自行修築鐵路的歷史。1905年,詹天佑先生親自選址、設計並主持修建了清河車站。新中國成立以後,清河車站站房開始改造,承擔起簡單的客貨運業務。為服務冬奧,清河站被規劃為京張高鐵的重要站點。2016年,清河站停站改造。
今生:拉近京冀時空 60分鐘直達太子城
2019年12月,京張高鐵實現了350公里時速自動運作,清河站也再次投入使用,成為京張高鐵的始發站之一。最快60分鐘,旅客就能從清河站到達太子城,拉近了京冀時空如今,從清河站出發,冬季冰雪游、夏季草原游已成為旅客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