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地直達市集 城鄉共用優品

日期:2025-04-09 18:31    來源: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分享:
字號:        

  在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88號的大院裏,一場別開生面的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精緻露營風為主題的場景設計,30余個創意展位,匯聚了300餘款“京”字號優質農産品。琳瑯滿目的蔬果,還有不少文創産品,讓整個市集充滿趣味與生活氣息。

  這場由北京市農業農村部門舉辦的“北苑路88號”北京優農特色農産品市集,將貫穿全年。市集圍繞提振農産品消費,將新鮮優質安全的農産品從田間地頭直接送達市民餐桌,全方位展示北京農業新形象,同時為首都市民提供消費新場景,讓市民共用鄉村振興成果。

  讓市民買到“小時級鮮度”農産品

  新鮮脆爽的有機蔬菜、酸甜交織的櫻桃、酸甜多汁的鮮食水果……走進“北苑路88號”市集,仿佛踏入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世界。市集上的所有蔬果均在當日採摘,並以産地直銷模式直達市集展位,確保市民能夠享受到“小時級鮮度”的舌尖美味。

  “今早5點在基地採摘的新鮮藍莓,上午9點送到市集開賣,不到兩小時就搶購一空了!”市集的火爆讓北京密農人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博直呼沒想到。這家位於密雲區河南寨鎮的現代農企,近年來打造出栗面貝貝南瓜、草莓番茄、紫霞蘿蔔等許多網紅爆款産品。

  市集拉近了商家與市民的關係,是商戶最直接的獲客方式。“不少市民品嘗了我們的産品,主動加入我們的銷售平臺,一上午增加了很多客源。”孔博説。

  在追求新鮮的同時,消費者對於農産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此,市集特別邀請了10余家擁有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攜明星産品亮相。在市集上,市民通過掃描包裝上的承諾達標合格證,可輕鬆查詢到産品産地及相關資訊,親眼見證農産品的生長環境與種植過程,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透明化溯源。

  首期市集取得“開門紅”,線下銷售額16萬餘元,線上銷售額45萬餘元,有力釋放了北京優農産品市場潛力。

  第一書記和“新農人”化身推銷員

  首期“北苑路88號”市集精心設置特色專區,“新農人”宣講推介展位帶來農業新活力,第一書記助農展位則彰顯幫扶力量。

  “近年來,我們通過科學研究與市場研判,對板栗産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新模式做了一些有益探索。通過‘古樹種植+現代行銷’模式,打造北京板栗地理標誌品牌,既傳承了農耕文化,又為首都‘三農’發展注入新活力。”北京老栗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思鵬是一名“90後”“新農人”,他為家鄉懷柔板栗的宣講引來不少市民駐足聆聽。

  同樣在市集的第一書記助農展位上,也是人頭攢動。來自密雲、房山、通州和昌平的9位駐村第一書記帶來自家的特色産品,耐心地為每一名前來諮詢的市民做講解。

  在其中一個展位前,不時傳來蟈蟈的叫聲,引來許多市民駐足。走近一看,一隻立體拼插的“鐵皮蟈蟈”紙模,惟妙惟肖,輕輕一碰就會發出吱吱的響聲。

  “這是我們打造的以蟈蟈為IP的鳴蟲文創産品,我們村的鐵皮蟈蟈很有名,現在我們建立了蟈蟈養殖合作社,深挖鳴蟲文化,採用本地蟈蟈籽進行飼養和孵化,帶動村民創收。”密雲區東邵渠鎮小嶺村第一書記師瑞介紹,該村探索打造包括蟈蟈養殖、文創産品研發、鳴蟲科普等全鏈條的産業體系,其中文創産品收入已超11萬元。

  搭建交流合作大平臺

  “北苑路88號”市集不僅僅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一個産銷對接的平臺。市集主辦方邀請了北京市供銷總社、北京農村産權交易所、北京農業電商協會、北京農産品流通協會等單位,以及多家電商平臺和連鎖超市的採購商,與參展商戶現場洽談。

  首期市集當天,密農人家、竇店益生、豐為農業、卓櫻桃等京郊市場主體與抖音集團就即時零售業務進行了初步交流,擬於近期進行深入對接;盒馬、物美、超市發等連鎖商超與10余家參展商進行了溝通,後續將對訂單採購事宜進行深入交流。部分參展商還拓展了會員業務,預約市民進行休閒旅游、採摘等。

  “隨着市集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將隨季節變化,安排京郊休閒旅游資源推介、農業科普展示、農産品擂臺賽或品鑒活動等內容。”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品牌建設科科長趙浩森表示,這些活動的舉辦不僅將進一步豐富市集的內涵與外延,更將打造出一個集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品牌地標市集,成為市民近距離體驗北京農業的窗口和陣地。

相關推薦

圖集推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